抑郁躁狂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因素
时间:2012-12-16 13:46来源:求医网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发病原因
关于本病的具体发病原因,并不十分清楚,根据资料归纳,可概括为以下内容:
1.遗传因素。
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提示本病的家族遗传倾向较为明显。国内资料表明,本病患者有精神病家族史者可高达30%~41.8%;国外群体调查资料,一级亲属成员中本病的患病率:同胞为12.3%,父母为7.4%,子女为9.4%,比一般居民高30倍左右。不过,有关遗传方式尚无定论。
2.性格基础。
大部分躁郁症患者的病前性格具有好交际,富于同情心,多行动而好幻想,兴趣广泛,情绪不稳,容易过于喜悦或忧郁等特点,称之为环性性格或外向性格。
3.代谢异常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代谢异常的假设来源于精神药理学的研究资料:耗竭脑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药物,如利血平、四苯嗪等可导致抑郁;使脑内受体部位上述生物胺活性增高的药物,如抗抑郁剂、单胺氧化酶遏制剂,具有抗抑郁作用。去甲肾上腺素活动过度出现躁狂,而活动不足则出现抑郁。
4.间脑机能障碍
手术时发现刺激第三脑室附近或下丘脑,可以诱发情绪欣快,意念飘忽。间脑部位病变时可引起周期性抑郁和欣快。从而推测间脑,特别是下丘脑功能障碍与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发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