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医院库 >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 > 髌骨骨折手术复位及內固定有哪些方法?
髌骨骨折手术复位及內固定有哪些方法?
时间:2011-12-06 01:05来源:求医网
髌骨骨折手术复位及內固定有哪些方法?优缺点如何?天津市汉沽区盐场医院外科张东坤
髌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占全身各部骨折的1.65%,治疗上既要求达到骨折解剖复位,又要能抵抗影响骨折固定的应力,以利膝关节术后能够早期功能锻炼。因此,治疗方法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目前治疗方法有多种,尚未取得完全一致意见,本文就膝关节的解剖与生物力学特点以及国内外对髌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1 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
髌骨是全身最大的籽骨。其独立位于髌腱之后,并且是伸膝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功能部分。髌骨位置表浅,只有皮肤、薄层皮下组织及髌前滑囊在髌骨之上,故髌骨易因直接暴力及跌打而受伤。髌骨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以下几点:(1)保护膝关节,特别是股骨下端关节面及股骨髁。(2)股四头肌腱至髌骨向下展开,成为髌韧带,附着于胫骨粗隆,故髌骨能传递股四头肌的力量。(3)髌骨有车链作用,增加膝的旋转度。(4)保护膝关节在半屈位的稳定性。
2 内固定方法的评价
髌骨骨折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内固定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治疗原则为尽可能保留髌骨,关节面平滑,内固定适当有力,能早期功能锻炼,以便充分恢复髌骨的功能。主要的内固定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钢丝类固定 应用钢丝固定髌骨骨折是一种古老的方法且仍在应用,如钢丝双圈法,环形钢丝法及“U”型钢丝法,取得了一定临床效果,但也存在着许多缺点。钢丝双圈法有断裂失败的可能而渐被淘汰,环形及“U”形钢丝固定法其内固定不够坚强,术后必须辅以6~8周以上的外固定,且其本身无法限制骨折块间在膝关节伸屈时的分离移位,术后不能早期功能锻炼,所以即便骨折复位满意,疗效优良率也难以提高。
2.2 张力带类内固定 根据骨折发生发展过程,结合生物力学规律,曾使用一种髌骨前方金属丝缝合的方法治疗,从而成功地应用了张力带原则,从此张力带钢丝固定成为髌骨骨折首选的固定方法。张力带的经典范例是将钢丝用于横断髌骨骨折外面,让钢丝与股骨髁的支持一起,将股四头肌作用下的张力传导为作用于髌骨内面的动力性压力。通过生物力学研究证实所有钢丝捆绑方法中,AO系统的张力带固定方法稳定性最好。经临床研究证实,张力带钢丝固定法有较高的优良率。其缺点是,如两针偏离髌骨中心的距离不相等,则钢丝的稳定性不佳,致固定失效而产生侧方移位。国内发明的胥氏张力带克服了上述缺点,固定作用强,膝关节功能恢复好,骨折可在2.5个月内愈合。
2.3 松质骨螺丝钉加张力带法 1994年Burvant等提出了应用松质骨螺丝钉加张力带法治疗横行髌骨骨折,并与单独螺丝钉及AO张力带进行生物力学比较,结果显示:三者均能满足股四头肌最大牵张力,在恒定的牵拉力作用下该方法骨折位移最小。作者认为此方法固定最可靠,能够早期功能锻炼。
2.4 中空螺丝钉加张力带法 1997年Carpenter等设计了应用中空螺丝钉与张力带相结合治疗髌骨骨折的新方法,此法应用了2枚直径4.0~4.5mm中空螺丝钉由髌骨上极至下极固定,两螺丝钉间距2cm,骨折固定后再用18号钢丝穿过空心螺丝钉于髌形成“8”字张力带,生物力学测试该方法固定力量强,能够早期功能锻炼,降低了骨质疏松的发生,减少了局部软组织刺激,最适合横断骨折。Goings和Gole及Berg报道了临床上应用此法治疗,获得优良效果。
3 临床生物力学比较
临床使用效果各家报道不一,诸多学者进行了临床及生物力学比较。李纯志等,采用“U”形钢丝,改良AO张力带(AO法),镍钛—聚髌器(NT—PC)三种方法治疗髌骨骨折150例。根据临床功能评定疗效,结果“U”法优良率不及NT—PC及AO法;AO法与 NT—PC无显著差异。提出对横骨折,AO法是可靠选择;粉碎性骨折,NT—PC系最佳选择。郑季南[18]等,测试几种不同方式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强度,结果,胥氏张力带钢丝和“8”字张力带钢丝效果最好,AO张力带次之,三者均能承受294N以上牵引力,Magnusson钢丝不能承受294N以上牵张力,固定欠牢固。认为治疗髌骨骨折首选胥氏张力带钢丝或“8”字张力带钢丝固定。应用中空螺丝钉与张力带相结合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15],与单独螺丝钉、单独张力带比较结果显示:中空螺丝钉加张力带固定强度最大,在屈膝45°时,达732N力,单独螺丝钉固定在554N力时出现骨折位移 (P<0.05),而单独张力带固定在395n力时失败(p<0.05)。<><!--0.05),而单独张力带固定在395n力时失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