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男科 | 妇科 | 肿瘤 | 神经 | 肛肠 | 皮肤病 | 肝病 | 骨科 | 心血管 | 耳鼻喉 | 整形 | 肾病 | 眼科 | 性病 | 风湿科

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医院库 > 株洲市三三一医院 > 医院资讯 > 十年医改路一朵杏花红

株洲市三三一医院

株洲市三三一医院始建于1951年,至今已有60年历史,是株洲市建院最早,集医疗、科研、教学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为株洲地区医保... [ 详细 ]

  • 【类型】三级 / 综合医院
  • 【电话】0731-28574002
  • 【网址】www.zz331yy.com
  • 【地址】芦淞区董家塅

出停诊公告更多>

暂无内容

医院特色更多>

  • 暂无内容

十年医改路一朵杏花红

时间:2012-10-24 19:15来源:求医网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十年,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可能有点漫长,较之对一家地市级综合医院的发展历程,却是千秋一瞬。有着悠久历史的三三一医院,是一家由企业创办偏居一隅的附属职工医院。历经十年风风雨雨。在医改的大浪淘沙中,顽强地生存、发展、重焕活力,华丽转身成为一所市直公立医院,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在医改浪潮中绽放的一朵艳丽的奇葩。为株洲市人民的健康事业、为株洲市的公立医院改革立下汗马功劳。一个简单的数字,印证着三三一医院的成功,2001年全医院年收入仅2700万元,2011年达到1.8个亿。总资产从3600万元增加到2亿元,床位从400张增加到800张。数字的背后承载了三三医院员工多少努力和艰辛!让我们回到2001年,重温一下三三一医院十年来走过的艰难历程。
2001年,南方公司(原三三一厂)危机四伏,效益连滑,市场萎缩,举步维艰。作为其职工医院,三三一医院走到了历史上的冰点,政府不扶持,国家无投入,企业拖后腿,经济效益差。孔雀南飞,人才外流,人心涣散,三三一被推到了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
正是这一年,年仅四十岁的肖远红走马上任,出任三三一医院院长,带领全院员工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艰难跋涉。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整顿思想,振奋精神。甫一上任,肖远红便和所有副科级以上干部逐一谈话,推心置腹共商发展大计,随后以“生存、建设、发展”为主线,开展“假如我是院长”的征文活动。引导全院员工正视危机,关注医院前途,为医院发展建设献计献策。并在全院范围内组织了《谁动了我的奶酪》的学习大讨论。号召全院员工在不断变化的形势面前,与时俱进,摒弃旧的思想观念、工作生活方式和坐等靠的陋习。适应新形势,在旧的奶酪发生变化、威胁到医院和自身利益乃至生存时,积极想办法。找对策。主动满足需要和要求,发奋工作,努力去寻找,挖掘新的奶酪。
第二把火,分配制度改革。在母体企业经济状况极不景气、医院工资总额不变的情况下,要改革,难度大,矛盾重重、但不改革,医院技术人才就会更快流失,医院的发展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很快,打破大锅饭的《工资改革方案》出台,该方案确定了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向高精尖人才、向临床一线、向大学生倾斜,二是确保每一个在岗人员都能养活自己和自己的孩子,供孩子读书。烧这把火的时候,有谁知道肖远红院长顶住了多大的压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绩效工资实施细则,在几年后国内医改试点工作中,被上级领导慧眼识珠,成为其他医院效仿学习的模版。
第三把火,实施内部经营目标管理责任制。肖院长认为,要做到全院一盘棋,把责任和压力层层分解到每一个科室,传递到每一位职工,才能真正激发全员工的效益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和成本意识,才能真正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把全院人员拧成一股绳,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参考医院历年的经营情况,针对不同科室的特点,医院与全院各临床科室和职能科室逐一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全院大的责任目标分解,消化成几十年小的责任目标,压力传递到每一位员工的身上,这一举措,促进了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
猛药疗沉疴,三把火重新燃起全院职工的工作热情,从此人心大振,干事业、求生存、谋发展,三三一医院凤凰涅槃,烈火重生。
2002年,当年全市条件较好的住院大楼投入使用,中央空调、中央供氧、电视传呼、独立厕所等一应俱全。与此相适应,病区由9个增加至14个。
2003年,克服资金异常紧张的困难,想法设法投资900万引进了含中C臂机在内的系列新设备,同时依托医院前有河后靠山的地理优势,投资110万进行院内外改造,全力打造绿色医院,为病人营造优秀的就诊环境。同时与中南大学联合办研究生班。为医院发展积蓄人才。服务上以专科发展为特色,打造技术品牌,除眼科,耳鼻喉科,甲状腺外科为株洲市传统的重点特色科室外,介入放射、脊柱外科、微创外科、泌尿外科开始崭露头角。
2004年,肖远红院长做出一个影响深远的决策,当时的三三一医院资金周转极度困难,母体企业早已断奶,不仅无投资,反而要倒贴公司职工300-400万元的医药费。
巧妇难为无米之饮,进,困难如山,退,渊深似海,哪里找“米”?何处筹钱?
自古饥肠出奇策,艰难时刻,肖院长把眼光投向了三三一医院眼科,他告诉班子成员,也告诉自己,“这是一只能下金蛋的鸡”,经过五十年的修炼,三三一医院眼科已成为了株洲市卫生系统的金字招牌,肖远红认为,把医院眼科作为引资“诱饵”,必然能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果然,长沙爱尔眼科集团公司立马找上门来,作为一家从三三一医院发家的、扩张意识强烈的公司,爱尔集团实力优厚,加之对肖院长及三三一医院的全方位深层次的了解,双方很快达成共识。二者真诚合作,共建一所具有国内优秀技术、设备、服务、管理并与国际接轨的眼科医院。在最后的商洽中,三三一医院眼科的无形资产争取到了15%的比例入股,从而实现了利益最大化。也证明了肖院长当时的判断。协议落实,新院破土动工,历三年,三三一爱尔眼科医院竣工,开始运营,新院设置白内障、准分子、大视光三个中心和鼻内镜、眼整形、眼综合三个学科,其白内障乳化手术、准分子近视手术、玻璃体切除手术等重点手术在全省优秀,而且综合效益立竿见影,次年即向国家纳税70万元,四年来累计纳税700多万元。
眼科医院的成功运作只不过是三三一医院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家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的院长,肖远红深知光靠“一招鲜”一定不可能“吃遍天”,于是,接二连三,科技兴院、自立更生、健康发展、资本运作与资金运作相结合、效益监察、向管理要效益等一系列的举措接踵而来,最值一提的是:管理出新招。
第一招:负强化管理。其具体办法是:由医院党政内、医务科等职能部门每月书面上报工作过程中在全院发现的十大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此工作与各科室责任人的职务津贴挂钩,未按要求完成,按比例扣除职能科室负责人的津贴,其次,各职能科室在每月对所管辖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按相关规定对违规者进行处罚,完成一定的处罚金额,发现处理问题不及时或无处理结果等现象,医院追究职能科室负责人的责任此法实施后,有效地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大增,遵章守纪,操作规范,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第二招:“三重管理”。所谓三重管理,就是在全面管理的基础上,把主要精力花在对重点人员(重点病人和重点医务人员)、重点科室(如ICU、手术室、妇产科、脊柱外科、普外科等高危科室)和重点环节(如环节质控、医院感染、安全隐患)的管理。以点带面,通过有针对性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医技水平。
管理出效益,举措出成果,此言不虚。
2005年,医技大楼竣工并完成搬迁,整幢大楼共六层,内部设置先进,集检验、B超、放射、病理等科室于一体。配有多功能现代化的学术报告厅和中央大会议室投入使用后,为广大患者就诊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通过资本运作方式引进核磁共振机和螺旋CT,满足了临床发展的需要。
2006年,计算机管理基础建设完成,医院的财务管理、病人管理、药品管理及内部人事管理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自筹备融资引进粪尿检测仪、内脏彩超、DR等大型高精尖技术设备。
2007年,综合楼交付使用,综合楼集病友食堂、员工食堂、洗衣房、澡堂、文体中心于一栋。不仅改善了住院病人的就餐环境,方便病人,而且活跃了职工文化生活。同年,门诊部改造完毕,专业的ICU室建成并完善了各项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爱尔眼科医院顺利开业。
2008年急诊科扩建,肿瘤放疗中心立项报建......
毋须赘述,实力的迅速提升,使三三一医院从一个断奶的弃儿,变成人见人爱的“香饽饽”。2009年元月1日,中航南方公司与市政府签订协议,将三三一医院整体移交地方,成为市政府直属的正处级医疗事业单位。
投入政府怀抱的三三一医院,犹如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2010年6月,三三一医院开始集中力量创建三级综合医院,以此为契机,28万字的《三三一医院管理制度汇编》、16万字的《三三一医院岗位职责及应急预案汇编》及时出台,使医院长期以来在医院实践和医疗管理中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得以汇集,对照《汇编》,全院各科进行了全面自查自纠,确保医院各方面的工作跨上新台阶。副省长郭开朗到我院检查工作
创建过程中,引资990万元完成肿瘤放疗中心建设,从德国进口的优秀放疗设备投入使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执株洲市肿瘤放疗技术之牛耳。接着,卫生部指定三三一医院为国内县市级常见肿瘤规范化治疗试点单位。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亲自为肖远红院长授牌。
随之而来的是:省内优秀的重症监护病房完工、门诊规范化改造、急诊科再扩建、大C臂引进......
2010年9月16日,三三一医院顺利通过湖南省卫生厅的现场考核评审,正式跨入国家三级综合医院行列,实现了医院发展史上的再次跨越。
成为国家三级综合医院,不仅优化了株洲市医疗卫生资源的布局,更为当地老百姓就近求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原来二甲医院不能够开展的技术项目,现在都能开展了,当地百姓不用远赴长沙和外地,在本地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的服务,切实解决了当地老百姓就医难的问题。
回顾三三一医院十年的改革发展历程,肖远红院长深情的说:“三三一医院公立医院改革之路能够走到今天,得益于国内中航南方公司的呵护,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卫生局领导的关怀、扶植,也得益于三三一医院有一个团结、务实、高效的领导班子,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
在2009年第三期的《求是》杂志上,肖远红院长发表了题为《坚持改革创新,突破发展困境》的文章,在这篇国内优秀理论杂志刊登的文章里,肖远红说:“等、靠、要的思想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单独的出路就是改革,改则生,守则死。”
诸多思考,就这样被一言蔽之;复杂历程,就这样被高度浓缩。十年来,肖院长的所有努力,三三一医院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所有探索,均可从这句话中找到答案。
改革,使三三一医院起死回生,改革,使三三一医院重新崛起,改革,也是三三一医院在面向明天时,显得意气风发,感到豪情勃发。
晋升为国家三甲综合医院后,三三一医院立马投入到新一轮的国内医改浪潮之中,作为株洲市第二家三级综合性医院,三三一医院员工以“为政府所想,做百姓所需“为己任,在助推株洲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工作中,全力以赴。
2011年4月,加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疗协作联盟,按联盟协议,湘雅二医院教授定期或不定期到三三一医院义诊。从而实现专家教授的多点执业,以最大的限度造福普通患者。5月,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并成立芦淞区“3+1”纵向医疗联盟。6月,正式启动对茶陵人民医院的对口支援工作,除在资源设备、医疗技术、医院管理全方位支援外,还长期派遣5名以上专家骨干在茶陵县人民医院上班坐诊。
2012年,进一步强化便民惠民措施,将工作落到实处,药品零差价销售,其真正利于民;与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签订即向转行合同,创建“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格局。让老百姓在自己的家就能享受高水平的三级医疗服务。
站立在公立医院改革的风口浪尖,务实的肖远红院长在率领全院员工积极投身医改事业的同时,也对公立医院本身的前景表达了极大地关注。肖院长认为,医改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这是一项艰巨而又漫长的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在目前而言,公立医院一方面在让利于民,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公益服务,另一方面,政府对医院的投入相当有限,对公立医院的政策性扶植还不明显,长此以往,公立医院难堪重负,生存发展难有保障。
肖远红院长的意识体现了一位开拓者的情怀与胸襟。有道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经过十年的改革洗礼,今日的三三一医院更加成熟,人们有理由相信,有了市委市政府的坚强后盾,有了市卫生局的关爱指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三三一医院的这朵杏林奇葩将会更加的绚丽夺目。

如果您有关于“十年医改路一朵杏花红”的问题,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