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
四川绵阳四○四医院系国家三级综合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绵阳市传染病医院、绵阳市红十字医院,绵阳市职业病医院(筹建中),是绵阳市第...
[ 详细 ]
- 【类型】三级乙等 / 综合医院
- 【电话】0816-2338257
- 【网址】http://qiuyi.cn
-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跃进路56号
出停诊公告更多>
暂无内容
医院特色更多>
- 暂无内容
妙手仁心医者情——记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绵阳四0四医院院长王利民
时间:2012-10-25 20:46来源:求医网
每周一、周四上午8:00,绵阳四0四医院门诊大楼2楼呼吸内科专家门诊201室,院长王利民提前到位,处方单、听诊器整齐地摆放在桌上。门口,慕名而来的病人排起了长队,“喊号”的护士明白:又要到中午一点、两点才能下班,家里又要等得很晚才能午饭啦……无论多么忙,这已经成为雷打不动的规矩。
获悉自己被评为“第十批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王利民并不像记者想象中那样激动,他平静地说:“荣誉并不重要,我最珍惜的是自己的三个身份:医生、教授、科学工作者。”在他狭小而简陋的办公室里,墙上高悬着两幅书法作品。一幅是:“止于至善”,一幅是:“人文日新”。
略显花白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睛,将涵养人文精神作为自己的每日功课,将“至善”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这一切,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妙手仁心的医者情怀。
从医之路
王利民从小的梦想有两个,一个是写作,一个是当骑兵。然而,成长于动乱年代的他,没有条件实现“诗人与骑士”的愿望。
“文革”中,身为老红军的父亲也受到冲击,小学毕业后,王利民竟然莫名其妙地失去了读初中的资格。带上小板凳,他坐在初一的教室窗外,旁听了一学期,最终还是被迫辍学,来来回回的折腾,读小学就耗去了整整8年时间。
1976年,高中毕业后,又当了两年知青,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他渐渐意识到“诗人与骑士”的梦想何等渺茫,而农村缺医少药的困境,更让他萌生了当一名医生的愿望。1978年,他考取了重庆医科大学,由此走上了从医之路。
1983年,王利民大学毕业,成为绵阳专区第一医院(市中心医院前身)的一名医生,那时,他已经27岁了。岁月蹉跎,强烈的事业心驱使他必须把流逝的时间补回来。上午查房、看病、写病历,下午一有时间,他就泡在医院图书馆,一本本深奥、艰涩的医学著作,在日落日升、寒暑交替中被他“啃”了下来。
蓦然回首,王利民感慨地说:“那是最单纯、最充实、最富有激情的两三年,就是在那个时候打下了医学理论的底子。”
1987年,王利民被破格晋升为主治医生,1989年,成为市中心医院年资最低的中干,此后,他晋升副高、正高,一路走来,都是全市医疗卫生系统最年轻的几个人之一。
1999年,他从市中心医院副院长的岗位调任绵阳四0四医院院长,那时,四0四医院还是一个企业职工医院的水准。如今,四0四医院已经成为全国三级综合医院,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博士、硕士近50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0人的高水平人才队伍。腹部(普外)外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成为省市重点学科。“市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 市消化疾病防治中心”和“ 市传染病防治中心”成为该院的特色专科。正在建设的川西北区域传染病防治中心、川西北区域职业病防治中心是该院的亮丽新品牌。
而他付出的代价就是:显得略多的白发、经历多次手术的眼睛几乎又看不见了。对此,他没有任何怨言,他说:“尽职尽责是我的本分”。
学者本色
尽管医院的管理耗去了王利民大量的时间,但他的学者本色丝毫未改。
刚到四0四医院的时候,有一天,一位部门主任找他报账,一问才知道,是一项研究课题的费用。课题是:《工业常用矿物粉尘表面理化特性对肺泡巨噬细胞毒性及防治的实验研究》。医院与西科大已经做了两年了,还未收官,却束之高阁。他兴奋得如同发现了金元宝,说:“这才是宝贝啊,怎能埋没呢?”随后,他牵头,迅速组织人员继续将这个项目做了下去。
这一研究不但从理论上填补了过去国内对矿物粉尘医学研究及矿物学研究的不足,而且在实践应用中为矿物粉尘卫生标准的制定,降低该类矿物粉尘所致职业病提供了理论的科学的依据,同时为研究粉尘所致的职业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为减少矿物粉尘所致的环境污染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这一研究项目的多篇论文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后来,这个项目获得了绵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有关矿物粉尘的系列研究也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正是得益于这一系列研究,为绵阳四0四医院成为“川西北职业病防治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12”地震后,四0四医院救治了大批伤者。在紧张的救治结束之后,他牵头组织成立了地震医疗救护研究小组,专题研究地震医疗救治。如今,这一课题已经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20多篇、7万多字,引起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专家关注。
王利民从医三十多年来,先后承担了2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医学科学研究资助项目10多项,发表医学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2部。他主持的研究项目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3项,“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获得“绵阳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尽管研究成果不少,但王利民并没有止步。他说,医学知识更新和传播得很快,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不落后。
“师长”风范
从2006年开始,王利民担任临床呼吸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他带的7名研究生已有3名毕业,姜琪就是其中一位。
让姜琪印象最深刻的是导师的敬业和严谨。跟老师坐诊,他对病人问得很细,有些老人反应慢,老师不厌其烦;每次查病房,老师翻看病历还不放心,还要把病人的X线片调出来看;她的毕业论文有几万字,老师修改了十几遍,最后一次修改完,老师发来短信,她一看时间已是凌晨两点多。
在诊疗中,王利民发现,有50%的病人其实用不着长途奔波到大医院来看病,很多问题都应该在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解决,为此,他多次到江油、北川、平武等地讲学,每次讲座都座无虚席。
“他不像院长,而像‘师长’,”呼吸内科主任银春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长者,还能在关键时候,指点迷津。
2002年,银春有一次进修的机会,那时,孩子才1岁多,她想就近到成都进修。王利民鼓励她:“要进修,就要去中国最好的医院。”此后,她到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进修一年。2004年,到底读不读研究生?银春又犯愁了。在王利民的鼓励下,她脱产读研3年,拿到了硕士学位。
如今的银春已经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专家,四0四医院的呼吸内科也已经从10年前的两名医生、十几张床,发展到13名医生,其中一半人拥有研究生学历,住院病床80—100张。
银春说,回过头来看,如果没有“师长”当初的指点,她的职业生涯走不到今天的高度。
仁者情怀
“医者父母心”。在王利民看来,当一名好医生,最重要的不是医术,而是医德。一个好医生,要有慈悲心、同情心、怜悯心。
王利民是呼吸内科的专家,他的病人大多是老年人,很多还是赶了几百里路,从北川、平武大山里来求医的。每接待一个病人,他都耐心地询问、倾听,尽管排队的病人很多,但给每个人的问诊时间不少于10分钟。冬天天冷,他把听诊器在手里反复搓,搓热了再给病人听诊。每次查房,他第一个动作是俯身握住病人的手,然后,一句一句地问。
久而久之,同事们都发现了一个规律,王院长对三种病人最好:病情重的,家里穷的,有疑难杂症的。还有的同事说,王院长会“变脸”,你看他对病人是一张慈祥的笑脸,一转身,对主任护士长就是一张严肃的“冷脸”。
“5·12”特大地震后,北川一位12岁的孩子转到了四0四医院,由于双脚在废墟下长时间挤压,有的地方已经变乌,为了保住性命,主治医生建议锯掉双脚,孩子的父母急得泪流满面,才12岁的孩子失去了双脚今后咋办?得知这一情况后,王利民立即组织多科医生联合会诊,通过反复、审慎地研究,决定采取多种手段保守治疗,最终保住了孩子的双脚。
正是有这样的仁者情怀,在他的组织下,“敬礼娃娃”郎铮、“芭蕾女孩”李月在四0四医院得到了精心救治,在废墟下喝血、锯腿活下来的龚天秀在四0四医院顺利脱离生命危险。
正是有这样的仁者情怀,在他的推动下,四0四医院开展的“爱心救助贫困先心病儿童大型公益活动”,集中国红十字会“爱心工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天使阳光”、国家民政部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爱心希望”、四川省红十字会“呵护蓓蕾行动”为一身,2004年以来,筹集救助资金1000余万元,为700多名家庭贫困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成功进行了救助手术,使这些家庭脱贫、患儿新生;连续六年的 “绵医爱心周”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已成为市民健康促进、疾病防治的品牌,每次为5000余名老年心、肺、血管疾病患者减免费用,提供健康服务。
“退休之后,我要到山区给老百姓看病,不收一分钱,只要管我饭吃就行。”同事们不止一次地听王利民这样说。
人总有一天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但作为一名医生,王利民没有设想隐退,他要云游四方,治病救人。
获悉自己被评为“第十批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王利民并不像记者想象中那样激动,他平静地说:“荣誉并不重要,我最珍惜的是自己的三个身份:医生、教授、科学工作者。”在他狭小而简陋的办公室里,墙上高悬着两幅书法作品。一幅是:“止于至善”,一幅是:“人文日新”。
略显花白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睛,将涵养人文精神作为自己的每日功课,将“至善”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这一切,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妙手仁心的医者情怀。
从医之路
王利民从小的梦想有两个,一个是写作,一个是当骑兵。然而,成长于动乱年代的他,没有条件实现“诗人与骑士”的愿望。
“文革”中,身为老红军的父亲也受到冲击,小学毕业后,王利民竟然莫名其妙地失去了读初中的资格。带上小板凳,他坐在初一的教室窗外,旁听了一学期,最终还是被迫辍学,来来回回的折腾,读小学就耗去了整整8年时间。
1976年,高中毕业后,又当了两年知青,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他渐渐意识到“诗人与骑士”的梦想何等渺茫,而农村缺医少药的困境,更让他萌生了当一名医生的愿望。1978年,他考取了重庆医科大学,由此走上了从医之路。
1983年,王利民大学毕业,成为绵阳专区第一医院(市中心医院前身)的一名医生,那时,他已经27岁了。岁月蹉跎,强烈的事业心驱使他必须把流逝的时间补回来。上午查房、看病、写病历,下午一有时间,他就泡在医院图书馆,一本本深奥、艰涩的医学著作,在日落日升、寒暑交替中被他“啃”了下来。
蓦然回首,王利民感慨地说:“那是最单纯、最充实、最富有激情的两三年,就是在那个时候打下了医学理论的底子。”
1987年,王利民被破格晋升为主治医生,1989年,成为市中心医院年资最低的中干,此后,他晋升副高、正高,一路走来,都是全市医疗卫生系统最年轻的几个人之一。
1999年,他从市中心医院副院长的岗位调任绵阳四0四医院院长,那时,四0四医院还是一个企业职工医院的水准。如今,四0四医院已经成为全国三级综合医院,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博士、硕士近50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0人的高水平人才队伍。腹部(普外)外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成为省市重点学科。“市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 市消化疾病防治中心”和“ 市传染病防治中心”成为该院的特色专科。正在建设的川西北区域传染病防治中心、川西北区域职业病防治中心是该院的亮丽新品牌。
而他付出的代价就是:显得略多的白发、经历多次手术的眼睛几乎又看不见了。对此,他没有任何怨言,他说:“尽职尽责是我的本分”。
学者本色
尽管医院的管理耗去了王利民大量的时间,但他的学者本色丝毫未改。
刚到四0四医院的时候,有一天,一位部门主任找他报账,一问才知道,是一项研究课题的费用。课题是:《工业常用矿物粉尘表面理化特性对肺泡巨噬细胞毒性及防治的实验研究》。医院与西科大已经做了两年了,还未收官,却束之高阁。他兴奋得如同发现了金元宝,说:“这才是宝贝啊,怎能埋没呢?”随后,他牵头,迅速组织人员继续将这个项目做了下去。
这一研究不但从理论上填补了过去国内对矿物粉尘医学研究及矿物学研究的不足,而且在实践应用中为矿物粉尘卫生标准的制定,降低该类矿物粉尘所致职业病提供了理论的科学的依据,同时为研究粉尘所致的职业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为减少矿物粉尘所致的环境污染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这一研究项目的多篇论文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后来,这个项目获得了绵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有关矿物粉尘的系列研究也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正是得益于这一系列研究,为绵阳四0四医院成为“川西北职业病防治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12”地震后,四0四医院救治了大批伤者。在紧张的救治结束之后,他牵头组织成立了地震医疗救护研究小组,专题研究地震医疗救治。如今,这一课题已经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20多篇、7万多字,引起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专家关注。
王利民从医三十多年来,先后承担了2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医学科学研究资助项目10多项,发表医学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2部。他主持的研究项目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3项,“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获得“绵阳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尽管研究成果不少,但王利民并没有止步。他说,医学知识更新和传播得很快,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不落后。
“师长”风范
从2006年开始,王利民担任临床呼吸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他带的7名研究生已有3名毕业,姜琪就是其中一位。
让姜琪印象最深刻的是导师的敬业和严谨。跟老师坐诊,他对病人问得很细,有些老人反应慢,老师不厌其烦;每次查病房,老师翻看病历还不放心,还要把病人的X线片调出来看;她的毕业论文有几万字,老师修改了十几遍,最后一次修改完,老师发来短信,她一看时间已是凌晨两点多。
在诊疗中,王利民发现,有50%的病人其实用不着长途奔波到大医院来看病,很多问题都应该在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解决,为此,他多次到江油、北川、平武等地讲学,每次讲座都座无虚席。
“他不像院长,而像‘师长’,”呼吸内科主任银春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长者,还能在关键时候,指点迷津。
2002年,银春有一次进修的机会,那时,孩子才1岁多,她想就近到成都进修。王利民鼓励她:“要进修,就要去中国最好的医院。”此后,她到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进修一年。2004年,到底读不读研究生?银春又犯愁了。在王利民的鼓励下,她脱产读研3年,拿到了硕士学位。
如今的银春已经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专家,四0四医院的呼吸内科也已经从10年前的两名医生、十几张床,发展到13名医生,其中一半人拥有研究生学历,住院病床80—100张。
银春说,回过头来看,如果没有“师长”当初的指点,她的职业生涯走不到今天的高度。
仁者情怀
“医者父母心”。在王利民看来,当一名好医生,最重要的不是医术,而是医德。一个好医生,要有慈悲心、同情心、怜悯心。
王利民是呼吸内科的专家,他的病人大多是老年人,很多还是赶了几百里路,从北川、平武大山里来求医的。每接待一个病人,他都耐心地询问、倾听,尽管排队的病人很多,但给每个人的问诊时间不少于10分钟。冬天天冷,他把听诊器在手里反复搓,搓热了再给病人听诊。每次查房,他第一个动作是俯身握住病人的手,然后,一句一句地问。
久而久之,同事们都发现了一个规律,王院长对三种病人最好:病情重的,家里穷的,有疑难杂症的。还有的同事说,王院长会“变脸”,你看他对病人是一张慈祥的笑脸,一转身,对主任护士长就是一张严肃的“冷脸”。
“5·12”特大地震后,北川一位12岁的孩子转到了四0四医院,由于双脚在废墟下长时间挤压,有的地方已经变乌,为了保住性命,主治医生建议锯掉双脚,孩子的父母急得泪流满面,才12岁的孩子失去了双脚今后咋办?得知这一情况后,王利民立即组织多科医生联合会诊,通过反复、审慎地研究,决定采取多种手段保守治疗,最终保住了孩子的双脚。
正是有这样的仁者情怀,在他的组织下,“敬礼娃娃”郎铮、“芭蕾女孩”李月在四0四医院得到了精心救治,在废墟下喝血、锯腿活下来的龚天秀在四0四医院顺利脱离生命危险。
正是有这样的仁者情怀,在他的推动下,四0四医院开展的“爱心救助贫困先心病儿童大型公益活动”,集中国红十字会“爱心工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天使阳光”、国家民政部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爱心希望”、四川省红十字会“呵护蓓蕾行动”为一身,2004年以来,筹集救助资金1000余万元,为700多名家庭贫困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成功进行了救助手术,使这些家庭脱贫、患儿新生;连续六年的 “绵医爱心周”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已成为市民健康促进、疾病防治的品牌,每次为5000余名老年心、肺、血管疾病患者减免费用,提供健康服务。
“退休之后,我要到山区给老百姓看病,不收一分钱,只要管我饭吃就行。”同事们不止一次地听王利民这样说。
人总有一天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但作为一名医生,王利民没有设想隐退,他要云游四方,治病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