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男科 | 妇科 | 肿瘤 | 神经 | 肛肠 | 皮肤病 | 肝病 | 骨科 | 心血管 | 耳鼻喉 | 整形 | 肾病 | 眼科 | 性病 | 风湿科

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医院库 > 北京肿瘤医院 > 医院资讯 > 新项目科普--核医学检查基本常识

北京肿瘤医院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始建于1976年,是我国著名的大型现代化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 [ 详细 ]

  • 【类型】三级甲等 / 专科医院
  • 【电话】010-88121122
  • 【网址】www.bjcancer.org
  •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52号(定慧寺)

出停诊公告更多>

    
2015年04月10日停诊信息
腹部外科:李智宇
长期停诊信息
肿瘤内科:王宏羽 2014-09-18至2015-08-31 停诊

医院特色更多>

  • 暂无内容

新项目科普--核医学检查基本常识

时间:2013-02-19 13:44来源:求医网

  什么是核医学检查?

  核医学检查是利用特定的显像剂能对某种组织或脏器进行选择性定位的特殊性能进行疾病诊断的一种医学影像检查。与CT、X线摄片等放射学检查不同的是:核医学检查利用的放射线不是来源于检查设备,而是来自特定的显像剂。核医学检查前,须经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途径将相应的显像剂引入受检者体内。不同的检查项目,使用的显像剂不同。

  用于疾病诊断的医学影像检查多种多样。大家比较熟悉的医学影像检查有:

  超声、CT、磁共振等。这些影像检查的共同特点是:提供的诊断信息以人体组织或脏器解剖结构为主。

  核医学影像检查显示的诊断信息则以某脏器或组织的血流、功能、代谢信息为主,这些信息并非肉眼可见。要捕获这类信息,必须借助合适的“媒介物”即:核医学检查所用的“显像剂”。这些“显像剂”也被称之为“放射性药物”,例如:观察脏器血流灌注的“显像剂” 为“99mTc标记的红细胞”。检查其他组织的“显像剂”则有属于自己的名字。

  什麽是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药物一般包括两部分:放射性核素和非放射性的普通化合物(药物),二者之间借助一个特殊的“钩子”连接成一体。根据不同的连接方式,这类“钩子”的专业名称有所不同,常见“钩子”的专业名称有“配位键”和“共价键”。将某放射性核素与某非放射性普通化合物通过这种“钩子”连为一体的化学反应过程称为 “放射性标记”,所得产物就是“放射性药物”。目前,核医学检查使用的放射性药物绝大部分为99mTc标记放射性药物。如:骨扫描检查用的99mTc-MDP即是将放射性核素99mTc与非放射性的亚甲基二磷酸盐(MDP)通过配位键连接为一体的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药物的体内分布取决于其中的非放射性部分。例如:99mT c-MDP的体内分布与MDP同(沉积于骨皮质的羟基磷灰石表面),而不同于99mTc(主要分布于唾液腺/胃肠道)。其它99mTc标记的放射性药物也是如此。

  核医学检查的原理

  自发衰变是放射性核素固有的物理特性,放射性药物中包含的放射性核素也不例外。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特定能量伽玛射线。这类伽玛射线类似于普通照相机成像利用的自然光线。置于受检者体外的核医学成像设备——ECT或PET的探头相则当于普通照相机的镜头。这种特殊“镜头”可捕获来自受检者体内放射性药物发出的伽玛射线并记录其空间位置,此后, ECT或PET探头将这些信息转换成电子信号,传送/贮存到电子计算机内;最终经计算机处理成可供医生诊断的核医学图象。

  核医学检查项目及意义

  医院核医学科提供的核医学检查项目大多为肿瘤治疗前的分期检查(如:全身骨显像)。此外,乳癌前哨淋巴结显像用于乳癌术前检查;肾动态显像用于肾功能的评估;甲状腺显像主要用于舌根部、上纵隔肿物与异位甲状腺的鉴别,判别颈部肿物与甲状腺的关系;肝血池显像用于肝海绵状血管瘤与肝脏其它肿瘤的鉴别诊断。上述诸检查项目均为组织或脏器的功能,代谢影像检查。这些检查项目不能被其它医学影像检查替代。

  核医学检查结果对医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作为肺癌等易发生远端转移的恶性肿瘤的疗前分期检查,骨显像是常规检查之一。若肺癌疗前患者的骨显像检查显示患者有骨转移,其临床分期已达IV期,首选治疗方案不是外科手术切除,而是全身化疗。再如: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显像,早期乳癌患者通过核医学前哨淋巴结示踪检查配合外科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案;如果活检切下的前哨淋巴结没有癌转移,则可选择“保乳术”,免去腋窝淋巴结清扫,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如果您有关于“新项目科普--核医学检查基本常识”的问题,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