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男科 | 妇科 | 肿瘤 | 神经 | 肛肠 | 皮肤病 | 肝病 | 骨科 | 心血管 | 耳鼻喉 | 整形 | 肾病 | 眼科 | 性病 | 风湿科

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医院库 > 潮州市中心医院 > 医院资讯 > 乙型肝炎疫苗的正确接种

潮州市中心医院

全院现有员工137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24人,正高职称41人,副高职称163人,中级17... [ 详细 ]

  • 【类型】三级 / 综合医院
  • 【电话】0768-2224092
  • 【网址】www.chaozhouch.com
  •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环城西路84号

出停诊公告更多>

暂无内容

医院特色更多>

  • 暂无内容

乙型肝炎疫苗的正确接种

时间:2013-03-04 14:45来源:求医网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我国的多发病、常见病。目前我国乙肝感染者达1.2亿以上,现有的肝硬化、肝癌患者大多由乙肝发展而来。成功的预防乙肝,实际上就是预防肝硬化、肝癌。如果新生儿一出生就正确接种乙肝疫苗,可以确保不会得乙型肝炎了。我国自年开始批准生产和实施注射乙肝疫苗以来,乙肝的感染率已大幅度下降,获得较好的预防效果。

  早在八、九十年代,我国应用的乙肝疫苗主要为血源性疫苗。由于有引起血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因子、加之浪费大量血浆,现已基本淘汰而被基因重组工程疫苗取代。乙肝基因重组工程疫苗有重组酵母疫苗和仓鼠卵母细胞(CHO)疫苗两种,免疫性强,安全性高,极少有不良反应出现,可以用来预防所有已知亚型的乙肝病毒感染。目前我市对新生儿注射的疫苗是重组酵母疫苗,剂量为每针5微克,实行全免费(包括疫苗费和接种费)。

  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及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人员、托儿机关人员及乙肝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等)。

  正确的疫苗接种有:

  (1)父母均没有乙肝的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尽快给予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针(5微克)肌肉注射,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也可以在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1个月、6个月后各再打一针,一共三针,此方案称为“0、1、6方案”,免疫保护成功率达90%以上,免疫成功以乙肝表面抗体转阳性为标志。抗体保护时间一般可持续12年以上,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体检测及加强免疫。至于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疫苗,则应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如抗体滴度≤10国际单位/ml,可给予再次接种。对于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进行补接种,或者成人需要接种者,应先进行化验检查,如果乙肝标志物检查均为阴性,转氨酶正常,可按上述“0、1、6方案”进行接种。但成年人接种重组酵母疫苗建议用大剂量(每次20微克,相当于4针量)。

  (2)母亲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特别是e抗原阳性的“大三阳”)的新生儿,最好是联合应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方法是:出生12小时内(越早越好)及出生后1个月各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1针(200国际单位)及乙肝疫苗3针,剂量要加倍,每次10 微克(有倡议首次使用30微克),按“0、1、6方案”注射。上述方案能阻断母婴传播的有效率达90%以上。至于有的“大三阳”孕妇在妊娠晚期的7、8、 9三个月中各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1针(200国际单位),能否增强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目前未获得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肯定。

  (3)意外接触乙肝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者,应立即检测乙肝两对半、肝功能等,并在3个月和6个月各复查一次。如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且已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者(≥10国际单位/ml),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虽接种过乙肝疫苗但表面抗体≤10国际单位/ml,或抗体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200—400国际单位,并同时接种乙肝疫苗,每次20微克(大剂量),按“0、1、6方案”注射。

  至于一小部分人接种疫苗后不产生保护性抗体(不应答),或产生抗体较晚(应答迟缓),可在原来接种方案上加注1—2针或重新接种,并适当增加剂量,或在接种乙肝疫苗同时,配合小剂量白细胞介素-2、卡介苗,以增强乙肝疫苗免疫应答。而对于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无论打多少针乙肝疫苗,都不会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只是浪费疫苗和经费而已。

  目前注射乙肝疫苗高效、安全、不良反应极低,能较好的预防乙肝,已在全世界广泛应用。但极少数(发生率在3—4/100万人)可出现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或短暂发热、不适、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全身反应表现,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而对于症状较严重或极罕见的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者,应及时向接种单位报告,并送有关医疗机构诊治。

如果您有关于“乙型肝炎疫苗的正确接种”的问题,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