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肺癌他却把这路修通了
时间:2012-12-31 08:58来源:求医网
身患肺癌他却把这路修通了,有时候要战胜病魔,信念也许是最为重要的,在以往的报道中我们介绍了一名70多岁的老教授凭借着乐观豁达的心态战胜了肺癌,身体里找不到癌细胞了,今天这位肺癌老人却坚守在他“老支书”的岗位上,带领乡村父老修通了这好几年也没修通的路。
“这条‘扯皮路’说了好多年要修,说去说来一直修不了。 陈文明老支书一牵头,这条扯了好几年的‘扯皮路’就修通了。”日前,合川区燕窝镇新开村6社村民张玉美告诉笔者,这条“扯皮路”全长1.28公里,起于新开村岩孔湾院子,止于与武胜县农林乡毗邻的黄家院子,是新开村老支书陈文明牵头修建的。而修通这条“扯皮路”的陈文明老支书,却是一位身患肺癌的老人。
带着病体回乡修路现年65岁的陈文明,曾先后担任燕窝镇新开村6社社长、村党支部书记。1985年从原支部书记岗位退下来后从事农业生产。2011年2月被查出患有肺癌后便在江苏打工的大孩子那里养病。
“老汉有福不晓得享,他一听说老家新开村6社要修公路,就犟着性子从江苏赶了回来,我们劝都劝不住他。”陈文明的大媳妇王淑兰告诉笔者,2011年4月的一天,身患肺癌的公公接到村委会主任曹玉华的电话,说他在群众中有威信,希望他回去成头修公路,居然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第二天,陈文明在儿媳王淑兰的陪同下乘飞机回到重庆,随即便风尘仆仆回到新开村。村主任曹玉华对他说,村里曾动工修过几次,每次都因涉土涉田的补偿问题、部分人外出无人投工问题、修桥涵缺资金等问题而夭折,邻里之间还造成一些矛盾,最后被定论为一条永远也修不通的“扯皮路”
“我就不相信这条‘扯皮路’修不通。”尽管身患肺癌,陈文明却义无反顾投入到修路工作中。
愚公移山背水一战回到到老家后,陈文明立马组织新开村6社村民召开村民大会,参加会议的几乎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陈文明在会上说:“我们当年学‘老三篇’中的《愚公移山》,愚公感动了上帝,这条路指望青年人不可能,他们都在外打工,连我算起我们社才34个老人,这条公路长,还要修座桥,难度大,我们面对现实,先降低标准,修毛坯路,再争取上面的项目就容易了。只要我们这34个老愚公痛下决心背水一战,这条‘扯皮路’没有修不通的。”
陈文明还在会上说:“为了把公路修通,为了我们子孙后代有一条好的出行路,我不怕得罪人,为修路把人得罪了,我也无怨无悔”.经过村民大会讨论,陈文明担任6社社长,组织带领村民修路。同时决定每人捐资500元,由陈文明负责挨家挨户收钱。尽管陈文明的孩子媳妇都在江苏打工,几年都不回家一次,但陈文明都把他们算进人头,全家共有10口人,他带头出资5000元,最后共筹集资金7万余元。
“陈老书记今年已经65岁了,而且还得了肺癌,但他还是带领村民奋战在筑路工地上。”村民黄正云说,陈文明白天奋战在工地上,晚上收工后还要挨家挨户登门造访,对不理解的村民苦口婆心做工作。
据黄正云介绍,陈文明的黄姓亲戚因修路要占他一块3分田,晚上拿着柴刀要找陈文明算账。没想到这天晚上陈文明主动找上门来,对黄姓亲戚说:“我家的两亩田,你要哪一块任你挑,我一点没意见,但修路不只是你一家子的事,是关系到我们新开村6社子子孙孙的头等大事,孰轻孰重,你应该想好啊。”陈文明一番贴心话,令黄姓亲戚脸红耳热。之后,黄姓亲戚再也没提修路占田的事了。
修桥筑路故事感人尽管陈文明做通了广大村民的工作,村民们也认识到了修路的意义,而在修路过程中仍然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难题。
村民黄正云告诉笔者,在修路过程中,公路要从陈文明家的两座祖坟之间通过,按照农村风俗,就是要挖断陈家的“龙脉”.如果绕道走,就要多修300米,至少要增加投资2万多块钱。然而,陈文明却没有考虑那么多,仍主动要求从两座祖坟之间通过,而且还主动搬迁了一座祖坟的拜台。乡亲看在眼里,热在心头,大家无不为陈文明舍小家顾大家而感动。
在陈文明的带领和感召下,新开村6社乡村公路于2011年12月基本成形。然而,还有一座高5.5米、宽4米的桥还没修好。为了这座桥,陈文明和村民们又筹资3.3万余元。就在该桥修到一半之时的一天夜里,因突降大雨,上游山坪塘涨水,溪河里的水位急剧升高,一旦洪水淹没为修桥而修筑的堤坝,尚在修建之中的桥就会被冲毁,损失不可估量。
灾情就是命令!陈文明接到反映后,立即跳出温暖的被窝,身穿雨衣,脚穿雨靴,拿着喊话器,冲进了黑暗中。他一边拿着喊话器通知附近村民抢险,一边往桥的方向赶去。顶着刺骨的寒风,陈文明一边组织村民安置抽水器,把河道中的洪水抽到河边的农田里,一边拿着工具与村民一起搬运泥土修建堤坝。经过艰苦奋战,尚在襁褓中的桥保住了,而操劳过度的陈文明却累倒了!为此,他在病床上躺了近半个月。
年1月1日,新开村6社长约1.28公里、宽1.2米的毛坯路终于建成通车。
“这条‘扯皮路’说了好多年要修,说去说来一直修不了。 陈文明老支书一牵头,这条扯了好几年的‘扯皮路’就修通了。”日前,合川区燕窝镇新开村6社村民张玉美告诉笔者,这条“扯皮路”全长1.28公里,起于新开村岩孔湾院子,止于与武胜县农林乡毗邻的黄家院子,是新开村老支书陈文明牵头修建的。而修通这条“扯皮路”的陈文明老支书,却是一位身患肺癌的老人。
带着病体回乡修路现年65岁的陈文明,曾先后担任燕窝镇新开村6社社长、村党支部书记。1985年从原支部书记岗位退下来后从事农业生产。2011年2月被查出患有肺癌后便在江苏打工的大孩子那里养病。
“老汉有福不晓得享,他一听说老家新开村6社要修公路,就犟着性子从江苏赶了回来,我们劝都劝不住他。”陈文明的大媳妇王淑兰告诉笔者,2011年4月的一天,身患肺癌的公公接到村委会主任曹玉华的电话,说他在群众中有威信,希望他回去成头修公路,居然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第二天,陈文明在儿媳王淑兰的陪同下乘飞机回到重庆,随即便风尘仆仆回到新开村。村主任曹玉华对他说,村里曾动工修过几次,每次都因涉土涉田的补偿问题、部分人外出无人投工问题、修桥涵缺资金等问题而夭折,邻里之间还造成一些矛盾,最后被定论为一条永远也修不通的“扯皮路”
“我就不相信这条‘扯皮路’修不通。”尽管身患肺癌,陈文明却义无反顾投入到修路工作中。
愚公移山背水一战回到到老家后,陈文明立马组织新开村6社村民召开村民大会,参加会议的几乎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陈文明在会上说:“我们当年学‘老三篇’中的《愚公移山》,愚公感动了上帝,这条路指望青年人不可能,他们都在外打工,连我算起我们社才34个老人,这条公路长,还要修座桥,难度大,我们面对现实,先降低标准,修毛坯路,再争取上面的项目就容易了。只要我们这34个老愚公痛下决心背水一战,这条‘扯皮路’没有修不通的。”
陈文明还在会上说:“为了把公路修通,为了我们子孙后代有一条好的出行路,我不怕得罪人,为修路把人得罪了,我也无怨无悔”.经过村民大会讨论,陈文明担任6社社长,组织带领村民修路。同时决定每人捐资500元,由陈文明负责挨家挨户收钱。尽管陈文明的孩子媳妇都在江苏打工,几年都不回家一次,但陈文明都把他们算进人头,全家共有10口人,他带头出资5000元,最后共筹集资金7万余元。
“陈老书记今年已经65岁了,而且还得了肺癌,但他还是带领村民奋战在筑路工地上。”村民黄正云说,陈文明白天奋战在工地上,晚上收工后还要挨家挨户登门造访,对不理解的村民苦口婆心做工作。
据黄正云介绍,陈文明的黄姓亲戚因修路要占他一块3分田,晚上拿着柴刀要找陈文明算账。没想到这天晚上陈文明主动找上门来,对黄姓亲戚说:“我家的两亩田,你要哪一块任你挑,我一点没意见,但修路不只是你一家子的事,是关系到我们新开村6社子子孙孙的头等大事,孰轻孰重,你应该想好啊。”陈文明一番贴心话,令黄姓亲戚脸红耳热。之后,黄姓亲戚再也没提修路占田的事了。
修桥筑路故事感人尽管陈文明做通了广大村民的工作,村民们也认识到了修路的意义,而在修路过程中仍然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难题。
村民黄正云告诉笔者,在修路过程中,公路要从陈文明家的两座祖坟之间通过,按照农村风俗,就是要挖断陈家的“龙脉”.如果绕道走,就要多修300米,至少要增加投资2万多块钱。然而,陈文明却没有考虑那么多,仍主动要求从两座祖坟之间通过,而且还主动搬迁了一座祖坟的拜台。乡亲看在眼里,热在心头,大家无不为陈文明舍小家顾大家而感动。
在陈文明的带领和感召下,新开村6社乡村公路于2011年12月基本成形。然而,还有一座高5.5米、宽4米的桥还没修好。为了这座桥,陈文明和村民们又筹资3.3万余元。就在该桥修到一半之时的一天夜里,因突降大雨,上游山坪塘涨水,溪河里的水位急剧升高,一旦洪水淹没为修桥而修筑的堤坝,尚在修建之中的桥就会被冲毁,损失不可估量。
灾情就是命令!陈文明接到反映后,立即跳出温暖的被窝,身穿雨衣,脚穿雨靴,拿着喊话器,冲进了黑暗中。他一边拿着喊话器通知附近村民抢险,一边往桥的方向赶去。顶着刺骨的寒风,陈文明一边组织村民安置抽水器,把河道中的洪水抽到河边的农田里,一边拿着工具与村民一起搬运泥土修建堤坝。经过艰苦奋战,尚在襁褓中的桥保住了,而操劳过度的陈文明却累倒了!为此,他在病床上躺了近半个月。
年1月1日,新开村6社长约1.28公里、宽1.2米的毛坯路终于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