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又名福建省福州结核病防治院,是福建省唯一的一所三级甲等肺专科医院,现为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医院技术力量雄厚,医... [ 详细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医院库 > 福建省福州结核病防治院 > 医院资讯 > 老年人颈性眩晕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老年人颈性眩晕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时间:2012-10-31 10:46来源:求医网
颈性眩晕是因椎动脉受到刺激或压迫 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产生的眩晕、恶心 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属椎动脉型颈椎病,此病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
椎动脉:是锁骨下动脉的第一分支 沿前斜角肌内缘向上方行,入第6颈椎横突孔,但亦见有自第5 第4、第3或第7颈椎横突孔穿入者。入颅 达延髓脑桥沟平面,左右侧椎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椎动脉在横突孔内垂直上升 从枢椎横突孔穿出横行向上,再弯曲向上,垂直上行至寰椎横穿孔 自寰椎横突孔上方穿出,向后绕过寰椎的侧块(寰椎上关节突)到寰椎后弓上面外侧的椎动脉沟,转向前方 在寰椎后膜的外缘(或穿过此膜)沿椎动脉沟进入椎管,贯穿脊膜后上行,从枕内大孔进入颅腔 枕部椎动脉环绕寰椎的上关节突,先后位于关节突的外侧、后侧和内侧 迂曲度很大。在椎骨间的关系改变时,如头过度后仰或回旋时 均可影响到椎动脉,使其变窄或阻塞,导致脑干缺血 椎-基底动脉分支供应大脑半球的枕叶,颞叶的一部分,丘脑后大半 丘脑下部的小部分,脑干、小脑及脊髓上部
(一)发病原因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多发于老年人的原因:因老年人有以下生理病理特点 ①骨质增生 骨刺可以刺激或压迫椎动脉 致血流减少 ②血管病变 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多见 容易发生椎动脉供血不足 ③颈椎间盘退变 椎间隙变窄 颈椎相对缩短 椎动脉相对变长 发生折叠或扭曲 影响椎动脉血液循环 ④颈椎错位 颈椎盘退变时 椎间隙变窄 关节囊和椎间韧带松弛 颈椎失稳 在外力作用下 容易使颈椎错位 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 或直接压迫椎动脉 使椎动脉痉挛或管腔狭窄 血流量减少
(二)发病机制
颈椎位于缺少活动的胸椎的重量较大与头颅之间 其活动度较大 容易发生积累性劳损 使颈椎的稳定性变差 意外的操作或平时不在意的挥鞭性损伤 如坐汽车时急刹车 惯性向前 又突然停止 头先向前 随后突然后仰 可以造成单(多)个沿额状轴 矢状轴或纵轴产生轻度移位 如果颈椎间盘已经退变 椎间隙变窄 关节囊和椎间韧带松弛 颈椎失稳 在外力的作用下 更容易使单(多)颈椎移位 由于颈椎错位 造成椎间关节错缝 椎间软组织受到牵张 椎管或椎间也狭窄 颈椎间盘突出等 颈椎X线平片上可以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反张 成角 中断等 如果损伤较轻 人体有适应代偿的功能 可以不产生临床症状 即建立代偿性椎间内外平衡 为代偿期 如代偿性脊柱侧变 这个阶段如果病人得到及时治疗 纠正移位颈椎 恢复正常椎体间的平衡改变 为了维持椎体间的力的平衡 颈椎产生骨质增生 以增加受力面积 减小局部压强 钩椎关节骨质向侧方增生可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 致使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 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或黄韧带肥厚造成椎管狭窄 压迫脊髓 出现脊髓型颈椎病 后关节骨质增生 伸入椎间孔 可刺激 压迫颈脊神经根 出现颈 肩 臂疼 麻木的神经根型症状 如创伤较重 颈椎移位 后关节错缝 可直接刺激 压迫神经根 交感神经 或使椎动脉扭曲 而出现一系列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椎体移位时 必然导致棘突偏歪 在体表可触及偏歪棘突 医生用颈椎旋转复位法 拨正偏歪棘突 使移位的椎体恢复原解剖位置 解除对神经 血管 脊髓的刺激或压迫 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
病理:损伤和(或)退变为发生颈椎病的主要原因 无论是因直接或间接的外力 造成急性或慢性颈部损伤 均可使颈椎发生解剖位置的微细变化 引起神经 血管 脊髓等受压症状
1.单(多)个颈椎移位 颈椎或椎间盘的退变使椎间隙变窄 关节囊和椎间韧带松弛 又因颈部活动范围较大和重力的影响 造成积累性损伤 加重了颈椎的退变和失稳 意外的损伤或平时不在意的挥鞭性损伤 可使单或多个颈椎沿额状轴 矢状轴产生轻度移位 出现颈椎错缝或半脱位 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2.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 颈椎间盘由髓核 纤维环及软骨板构成
(1)髓核:水分减少 纤维网和黏液样基质逐渐为纤维组织和软骨细胞所代替 最后成为一个纤维软骨性实体导致椎间盘变窄 这样病理变化在各个椎间盘发展不平衡 负重部分改变早且快 人体从30岁开始变性 超过50岁时 改变已很明显
(2)纤维环:20岁以后纤维环停止发育 开始变性 表现为纤维变粗 透明性变 弹性减小 容易破裂 由于纤维环变性以后弹性减小 受肌肉上下牵拉 头颅重力及劳动 外伤等因素的影响而周围膨出致使间隙变窄
(3)软骨板:软骨板变性 逐渐变薄 易被髓核侵蚀而发生缺损 使软骨板失去了半透膜作用 促进了纤维环及髓核的变性 小血管可以松质骨向髓核生长 形成肉芽 吸收髓核的特质使之变为纤维组织 随着年龄的增大 变性增加 椎间盘逐渐纤维化 所以 老年人很少出现急性椎间盘突出症状
3.椎体骨质增生 随年龄增长 髓核含水量减少 逐渐呈现脱水状态 其弹性和张力减退 易被压缩 使纤维环向外膨出 刺激椎体缘 形成骨质增生 如纤维环有变性发生裂隙 则造成髓核脱出
老年人颈性眩晕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颈性眩晕 为发作性眩晕 有时伴有恶心 呕吐 耳鸣 耳聋 眼球震颤 当头部过度后仰或转动某一方位时发生 停止后仰或扭转时 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又称位置性眩晕 颈性眩晕多发于40岁以上 男女无明显差别 血压基本正常 突然发病 常因晨起或午休后起床或转头突然出现眩晕
2.头痛 多为后枕痛或偏头痛 可为隐痛 跳痛或放散痛 有人常年服用止痛药或疑为颅内有占位性病变
3.猝倒
4.脑干症状 肢体麻木 感觉异常 严重者可出现对侧肢体的轻偏和对侧颅神经症状 还可以出现吞咽困难 反呛 咽反射消失 声音嘶哑 眼肌麻痹 复视 视物不清 Horner征等
1.年龄 多于40岁以上发病
2.眩晕发病常与颈部体位改变有关
3.颈部做后仰 旋转动作时 可诱发眩晕或恶心感
4.可伴有神经根性症状
5.突然发病 常因起床或转头突然出现眩晕 往往伴有眼球水平震颤
6.颈椎检查 颈部活动受限 患病椎体棘突偏歪 椎旁有压痛 颈2棘突偏歪多见 因椎动脉进入横突孔后 垂直上升 从第2颈椎到进入枕骨大孔之前椎动脉在此段发生多个弯曲 所以椎动脉血流受阻碍也多发生于此
7.脑血流图 枕乳导联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扭颈试验阳性
8.颈椎X线平片 正侧片 左右斜位及张口位片示 颈椎生理曲线变直 反张 成角或中断 骨质增生 环椎后结节上翘 齿状突距两侧块距离不等宽
老年人颈性眩晕应该做哪些检查?
应查血红蛋白 血糖 血脂 尿素氮等
1.X线颈椎可见颈椎椎体 间盘 钩突关节退变和项韧带钙化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等改变
2.脑超声可见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减少
老年人颈性眩晕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临床应与周围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等相鉴别
? 性眩
老年人颈性眩晕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可并发脑血管意外 骨折等
老年人颈性眩晕应该如何预防?
可按刘金生的颈部锻炼方法以防颈椎病的发生
1.颈项操
(1)颈项争力:站立 两足开立与肩同宽 两手叉腰 抬头望天 还原 然后两足开立与肩同宽 两手叉腰 低头看地 还原 要求呼吸自然 腰不参与活动
(2)向后观瞧:姿势同前 右手臂随头颈向右后转 目视右手 还原;然后左手臂随头颈向左后转 目视左手 还原
(3)前伸探海:姿势同前 头颈前伸并转向右前方 双目前下视 还原;然后 头颈前伸并转向左前方 双目前下视 还原
(4)回头望月:头颈向右后上方尽力转 双目转视右后上方 还原;头颈向左后上方转动 双目左后上方 还原
(5)金狮摇头:头颈向左右各绕环一周
2.颈椎操
(1)击拳运动:徒手或手持1~2kg重的哑铃向前斜方 侧方 上方击出 各方向可作4~8次
(2)肩扩胸运动:两肘屈曲 用力后旋同时扩张 再扩张 重复8~12次
(3)仰有抗阻运动:两手交叉于头部 头仰时两交叉手给予一定的阻力 作6~8次
(4)体侧屈运动:头颈正直 体侧屈时 头颈部随之侧屈 左右交替进行 各4~8次
(5)耸肩运动:立正姿势 两肩同时用力上耸 放松下落 再耸肩后用力向前或后交替绕环旋落下 重复4~8次
(6)旋肩运动:两手各扶同侧肩 以两肘分别划弧作旋转运动 前后交替进行 各6~8次
(7)头俯仰运动:头前屈至下全面贴胸停片刻 再后仰至最大角度停片刻 重复6~8次
(8)头侧屈运动:头侧屈(头贴近同侧肩部) 复原停片刻再向另一侧屈 重复6~8次
(9)头左右转动:头向一侧转动 复原后停片刻再向另一侧 重复6~8次
(10)头环绕运动:头先后前 左 后 右环绕运动 停片刻后再向前 右 后 左环绕运动 力求活动范围大 缓慢 重复6~8次
老年人颈性眩晕应该如何治疗?
(一)治疗
1.颈椎旋转复位法 采用冯天有颈椎旋转复位手法拨正偏歪棘突 使患椎恢复原解剖位置 解除对椎动脉的刺激或压迫 临床症状和体征即可减轻或消失
复位方法:病人端坐在方凳上 医生站其背后 一手压住患椎棘突的偏歪侧 另一手抱住病人的右枕部 在牵引的同时旋转颈部 当偏歪的棘突顶住压棘突的拇指时 拇指轻轻向对侧水平方向拨正偏歪的棘突 常可听到“咔嗒”一响声 即达到复位目的 老年人手法宜轻
复位时的注意事项:
(1)年老体弱 妇女妊娠期 严重心 肾 肝 肺疾病者 应慎用
(2)原发性或继发性恶性肿瘤 禁用
(3)伴有严重骨病 如颈椎结核 强直性脊椎严重骨脱钙者 禁用
复位后嘱病者适宜休息 避免颈部过多活动 必要时佩带颈围
2.按摩颈部软组织
(1)按摩手法:
①分筋手法:用双拇指或单拇指在患处与肌纤维方向垂直左右弹拨 起到分离粘连 疏通经络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②理筋手法:用双拇指或单拇将移位的软组织(韧带 肌腱 肌纤维 神经)扶正 再顺纤维方向按压 复平 使软组织恢复正常解剖位置 适应生理功能
③镇定手法:在分筋 理筋手法使软组织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后 再用单拇指在患处静压10~20s 可使肌肉解痉 去痛
(2)按摩部位:
①风池穴部位:此部位为上 下项线之间 为头平棘肌 头后大 小直肌 头上斜肌 头夹肌(骶棘肌) 胸锁乳突肌等的止点 是损伤好发部位
②副神经:从胸锁乳突肌下缘中点穿出 下行入斜方肌
③胸锁乳突肌肌腹
④提肩胛肌的抵止腱 肩胛骨的内
3.颈椎牵引 对老年人 椎间隙变窄 骨质增生明显的病人可做颈椎牵引治疗 牵引重量6~12kg/次 1次/d 每次15~20min 10次为1个疗程 根据病情需要 间隔3~5天继续牵引
4.理疗 缓解肌肉痉挛 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 常用超短波 红外线等
5.封闭 0.5%普鲁卡因溶液8ml 泼尼松0.5ml颈椎后关节囊封闭 每周1次 3次为1个疗程
6.药物
(1) 倍他司汀(盐酸培他定):4mg 3次/d 口服
(2)输液:5%葡萄糖溶液500ml加川芎嗪160mg静滴 1次/d 10次为1个疗程
7.手术治疗 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效者 骨质增生严重 颈椎管狭窄症等需手术治疗
8.择优方案
(1)药物治疗:急性期适当用血管扩张剂 如倍他司汀(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500ml加曲克芦丁(维脑路通)1.0g 1次/d 静点 10天1个疗程 配合维生素类药物口服如维生素B1 B6等
(2)颈部牵引 理疗 按摩
(二)预后
主要防止意外摔伤 一般预后良好
颈性眩晕的特点是什么
"颈性眩晕"并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名称,而是指由于某些病因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类中枢性眩晕,而所谓"某些病因"又以颈椎病最为常见,故在一般情况下,"颈性眩晕"都被用指颈椎病所致之眩晕。
那么,颈椎病所致的眩晕有没有什么特点,可以使之与其他的眩晕相区别呢?
我们已经了解到,颈椎病眩晕的产生有两种情况,
一是推动脉受骨刺的机械性压迫,发生狭窄或闭塞,当推动脉本身有病变的时候,这种压迫更易于发生;
二是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推动脉痉挛。
这两种情况的发生都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头颈部必须转到某一位置,让推动脉受压或让交感神经受刺激。简言之,眩晕发作与头部位置明显相关,称为位置性眩晕。
有些病人可以有猝倒病史,多数是在行走中听到背后呼喊,回头一看时突然下肢无力而倒地,倒地后头部位置回复,症状消失,马上就可以爬起来,整个过程病人神志清楚。
颈性眩晕以头颈部位置性眩晕为特点,头颈部转动或侧屈到特定位置时发作,位置回复后症状消失。病人经2-3次发作后,对此有清醒的认识,非常警惕地回避这一特定的位置。
但是,当推动脉型颈椎病有推动脉交感神经丛的作用参与其中,或与交感型颈椎病混合发生时,眩晕症状可以变得不典型,异常复杂而难以鉴别。
眩晕别全归于颈椎病
有些人认为眩晕就是犯了颈椎病。事实上,在神经内科医生、耳鼻喉科医生和骨科医生之间,围绕眩晕的官司也常常是打不清的,更不用说病人自己了。
那么,眩晕究竟是不是颈椎病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眩晕.以及产生眩晕的病因有哪些。
在医学上,眩晕是由多个系统发生病变时所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病人感到周围景物向一定方向转动或自身的天旋地转,称为旋转性眩晕或真性眩晕;如病人只有头昏、头重脚轻感而无旋转感,则统称为眩晕。眩晕与晕原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通常无意识障碍,也就是说,眩晕发作时,病人的神志始终是清楚的。会出现眩晕症状的疾病种类繁多.而所谓"颈性眩晕'则是指由于某些病因引起推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类中枢性眩晕,颈椎病只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因,隶属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类疾病。至于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可以有六大类:
①动脉粥样硬化。
②推动脉供血不足,如推动脉型颈椎病。
③基底动脉的舒缩功能发生障碍,如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④椎-基底动脉的畸形或发育异常。
⑤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⑥动脉内膜炎、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炎、结缔组织病等。
可见,引起眩晕的病因多种多样,决非颈椎病一种,而颈椎病中也只有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者才会出现眩晕。
颈椎病为什么引起眩晕
眩晕是人体多个组织系统发生病变时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是多种疾病的一个共同临床表现,椎动脉型颈椎闰常常引起眩晕的发作。
眩晕分为真性眩晕与假性眩晕。前者表现为患者感到房层向一定方向转达动或感到天旋地转,自己达不到身体平衡而摔倒,此也称旋转性眩晕。后者即一般同称的眩晕,是病人自感头昏头晕或头重脚轻而无放置感觉。眩晕常伴有客观的平衡功能障碍,如躯体向一侧倾斜或姿势不稳。常见的眩晕有脑源性眩晕,此也称中枢性眩晕,耳源性眩晕此也称周围性眩晕。此外尚有眼源性眩晕、外伤性眩晕、躯体疾病引起的眩晕以及神经官能病引起的眩晕。
在颈椎病时,椎动脉受压所致的眩晕,常在头颈部旋转或颈部过伸时诱发;反复发作的眩晕,多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美尼尔氏综合症;持续性或进行性眩晕,多见于链霉素中毒或听神经肿瘤疾病;眩晕发作与体位有明显关系,即当头部牌一定位置时才发生的眩晕称位置性眩晕;而头部某些肿瘤在头部突然转动时才出现眩晕。
当眩晕发作时常伴有耳鸣耳聋,若因椎动脉受压供血不足而引起者如颈椎病,可伴有或不伴有此种表现,即使有此表现也较轻;而耳部疾病引起的眩晕,其伴有的耳鸣耳聋症状明显,表现较重。
老人眩晕可能是脑供血不足
老人眩晕须重视可能是脑供血不足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63 更新时间:-5-7 11:31:12 前一段时间,市民张大爷总感觉不对:头晕、有点恶心、还想吐。所幸家人及时把他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张大爷是脑供血不足,如果拖延,有诱发脑梗塞的危险。
“老年人一旦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家人应引起重视。”新桥医院神经内科教授杨辉提醒,不要把这些症状当作老年人的“正常现象”,而这往往预示着脑供血不足,要尽快就医,并针对病因及时治疗。
杨教授说,6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大部分人存在着脑供血不足。尤其在冬季,因为脑供血不足而诱发的脑梗死病例时有发生。脑供血不足一般会有眩晕、恶心、头沉、头闷、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脑动脉硬化引起的。
一旦出现脑供血不足,急性的可能出现脑梗塞,慢性的可能导致瘫痪、失语、痴呆。因此,保持连续不断的充足稳定的血液供应,对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
“脑供血不足在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患者身上最容易发生。”他说,因此预防脑供血不足关键在于控制好原发病,同时也要控制好老年人的情绪,因为情绪的变化也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六成眩晕来自颈椎病
根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六成眩晕症状是由颈椎病引起的。因此专家团队提醒市民,冬季要谨防颈源性眩晕病发生。
冬季颈椎病患者病变部位容易发炎、水肿,从而引发脑供血紊乱,形成颈源性眩晕。临床上颈椎病有多种表现,其中颈源性眩晕最为常见。在天津开发区工作的赵女士曾亲身经历过一次。上周末她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就进入了梦乡,第二天一早醒来突觉天旋地转、视物倾斜、摇晃,并伴有阵阵恶心。经检查未发现任何脑部病变,但刘教授通过核磁共振片发现赵女士颈椎间盘膨出,椎基动脉供血紊乱,从而引发了颈源性眩晕。
据专家介绍,颈源性眩晕多数发病于中青年,青少年发病率也明显上升,长期操作电脑者和司机发病率更高。患者常感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可导致失眠、多梦、烦躁、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耳鸣、复视、血压异常波动,诱发脑血栓、脑萎缩。专家建议,避免卧姿看书、看电视,睡觉时不要使用过高的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