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42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急救、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综合性医院。2011年被省卫生厅确定为地市级区域医... [ 详细 ]
走在生命的两旁 用责任守护患者安全
时间:2012-10-31 18:28来源:求医网
近半月,消化呼吸科全体医护人员按医院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大讨论”活动的通知要求,对科室管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责任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医疗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近年来全国各地和我院发生的许多医疗安全事件所折射出来的问题并非个例,深入查找医疗安全隐患,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完善医疗服务质量势在必行。我们消化呼吸科近年来尽管没有发生过大的医疗安全和医患纠纷事件,但并不代表在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医疗管理等方面不存在安全隐患。
消化科刚成立之初,有一名29岁的年轻病人,因腹痛、腹胀在我院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经门诊治疗一月后症状反复发作,后住院治疗21天,症状仍不缓解。我们动员患者行胃镜复查,患者以刚做完胃镜为由,不愿再进行复查,后在兰州军区总医院行超生内镜检查诊断为“弥漫浸润性胃癌”,也就是医学上俗称的“皮革胃”。三个月后该患者去世。自此以后,这个病人的诊疗过程深深地植入在我的脑海中,也成了我们消化科多年以来的反面教材。以后每当有新的大夫来我们科室,我都会反复提起这件事情,教育我们的医生,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为铭记这件事的经验教训,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成功的防范了几名年轻病人的误诊。就在前不久,有一名39岁的年轻病人,因上腹部胀痛不适,在某县医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急性胃粘膜病变”,在当地和兰州治疗四个多月,症状始终不缓解,在我科住院后行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溃疡”,病理检查未发现异常。经住院治疗半月后症状迅速缓解,病人要求出院。但这名病人的胃镜图片给我的感觉不像是良性溃疡。我们建议患者行胃镜复查,患者开始不同意,后经我们反复做工作,患者最后同意行胃镜复查。胃镜复查提示:胃窦部溃疡已基本愈合,但病理结果提示“印戒细胞癌”,病人及家属不理解,认为我们做错了,出院到兰州再次做了胃镜检查,结果仍提示“胃癌”,病人最终又回到了我们医院,在普外科做了手术,目前恢复良好。试想,这么年轻的病人,如果我们不三番五次的动员病人多次做胃镜检查,这个病人很可能就会失去手术机会,也有可能给我们的医疗过程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
我们在医疗过程中也发现,有的医务人员违反医院工作制度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在诊断过程中不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查体不全面,或者过分依赖辅助检查,不邀请会诊和请上级医师查房等,主观臆断、盲目诊断,也极易造成误诊、漏诊。几个月前,有一名突发腹痛的病人到我院急诊科就诊,我院一位年轻的医生,只开了血常规和血尿淀粉酶检查,结果出来后,白细胞略高,血淀粉酶正常,尿淀粉酶略高,就将病人以“急性胰腺炎”收住消化科。当时正好我在病房,我一查体,病人痛的直不起腰来,腹部呈“板状腹”,是一名典型的消化道脏器穿孔患者,我当即把这个年轻医生叫来,我说你检查过病人没有,他说没有,我说你为什么没有查,他说病人疼的厉害,不让我查。这样的回答让人不寒而栗!随即,这名病人转到外科做了手术,才未酿成大祸。试想,如果这名病人出了问题,医院能逃得了干系吗?我们的接诊大夫能逃得了干系吗?
还有,在医疗过程中,我们有的医护人员跟病人及家属沟通不到位,解释不仔细,无耐心,有的甚至态度生硬,互相推诿,对病人的痛苦视而不见,对家属的询问置若罔闻,导致病人和家属在一些很小的细节上跟我们的医护人员争争吵吵,反复投诉。这样的事在我们科室也时有发生。尽管这些都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但同样会给我们的医疗过程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有时处理不当,甚至会成为医患纠纷的导火索。今年三月发生在哈医大一院的恶性伤医案件就是一起活生生的例子。其实早就有专家提出,医疗纠纷中80-90%是因为沟通不到位,问题交代不清楚,解释的不仔细,态度生冷,语言伤人,这些都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国外媒体也针对中国的医疗安全做出了这样的评价:随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的医生过分关注专业,导致一些医生人文底蕴欠缺,视野狭窄,更有一些医生把精力都放在学技术上,眼里看不到病人的痛苦。
台湾著名的作家龙应台曾提醒我们,要想想我们老了以后会落在什么样的医生手里。当我们老了的时候,躺在病床上,却发现自己的学生在给我们看病,而他们比我们态度更冷漠,责任性更差,心情会怎样?故此,我们要从自己做起,将谦卑融于忍耐之中,虚怀悯人慈悲之念,容下无意伤害和浅陋狂妄的心态,有扶危济困和同情弱者的精神。
最后,我将以希波克拉底的一句名言来结束今天的发言,并以此与大家共勉:“吾将以纯洁与神圣为情,终生不渝,无论何时登堂入室,吾都将以患者安危为念,远避不善之。
消化科刚成立之初,有一名29岁的年轻病人,因腹痛、腹胀在我院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经门诊治疗一月后症状反复发作,后住院治疗21天,症状仍不缓解。我们动员患者行胃镜复查,患者以刚做完胃镜为由,不愿再进行复查,后在兰州军区总医院行超生内镜检查诊断为“弥漫浸润性胃癌”,也就是医学上俗称的“皮革胃”。三个月后该患者去世。自此以后,这个病人的诊疗过程深深地植入在我的脑海中,也成了我们消化科多年以来的反面教材。以后每当有新的大夫来我们科室,我都会反复提起这件事情,教育我们的医生,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为铭记这件事的经验教训,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成功的防范了几名年轻病人的误诊。就在前不久,有一名39岁的年轻病人,因上腹部胀痛不适,在某县医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急性胃粘膜病变”,在当地和兰州治疗四个多月,症状始终不缓解,在我科住院后行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溃疡”,病理检查未发现异常。经住院治疗半月后症状迅速缓解,病人要求出院。但这名病人的胃镜图片给我的感觉不像是良性溃疡。我们建议患者行胃镜复查,患者开始不同意,后经我们反复做工作,患者最后同意行胃镜复查。胃镜复查提示:胃窦部溃疡已基本愈合,但病理结果提示“印戒细胞癌”,病人及家属不理解,认为我们做错了,出院到兰州再次做了胃镜检查,结果仍提示“胃癌”,病人最终又回到了我们医院,在普外科做了手术,目前恢复良好。试想,这么年轻的病人,如果我们不三番五次的动员病人多次做胃镜检查,这个病人很可能就会失去手术机会,也有可能给我们的医疗过程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
我们在医疗过程中也发现,有的医务人员违反医院工作制度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在诊断过程中不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查体不全面,或者过分依赖辅助检查,不邀请会诊和请上级医师查房等,主观臆断、盲目诊断,也极易造成误诊、漏诊。几个月前,有一名突发腹痛的病人到我院急诊科就诊,我院一位年轻的医生,只开了血常规和血尿淀粉酶检查,结果出来后,白细胞略高,血淀粉酶正常,尿淀粉酶略高,就将病人以“急性胰腺炎”收住消化科。当时正好我在病房,我一查体,病人痛的直不起腰来,腹部呈“板状腹”,是一名典型的消化道脏器穿孔患者,我当即把这个年轻医生叫来,我说你检查过病人没有,他说没有,我说你为什么没有查,他说病人疼的厉害,不让我查。这样的回答让人不寒而栗!随即,这名病人转到外科做了手术,才未酿成大祸。试想,如果这名病人出了问题,医院能逃得了干系吗?我们的接诊大夫能逃得了干系吗?
还有,在医疗过程中,我们有的医护人员跟病人及家属沟通不到位,解释不仔细,无耐心,有的甚至态度生硬,互相推诿,对病人的痛苦视而不见,对家属的询问置若罔闻,导致病人和家属在一些很小的细节上跟我们的医护人员争争吵吵,反复投诉。这样的事在我们科室也时有发生。尽管这些都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但同样会给我们的医疗过程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有时处理不当,甚至会成为医患纠纷的导火索。今年三月发生在哈医大一院的恶性伤医案件就是一起活生生的例子。其实早就有专家提出,医疗纠纷中80-90%是因为沟通不到位,问题交代不清楚,解释的不仔细,态度生冷,语言伤人,这些都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国外媒体也针对中国的医疗安全做出了这样的评价:随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的医生过分关注专业,导致一些医生人文底蕴欠缺,视野狭窄,更有一些医生把精力都放在学技术上,眼里看不到病人的痛苦。
台湾著名的作家龙应台曾提醒我们,要想想我们老了以后会落在什么样的医生手里。当我们老了的时候,躺在病床上,却发现自己的学生在给我们看病,而他们比我们态度更冷漠,责任性更差,心情会怎样?故此,我们要从自己做起,将谦卑融于忍耐之中,虚怀悯人慈悲之念,容下无意伤害和浅陋狂妄的心态,有扶危济困和同情弱者的精神。
最后,我将以希波克拉底的一句名言来结束今天的发言,并以此与大家共勉:“吾将以纯洁与神圣为情,终生不渝,无论何时登堂入室,吾都将以患者安危为念,远避不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