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第一医院分院(淄博市结核病医院)医生在线以各种医疗、营养、美容、保健、两性等健康资讯为基础,搭建良好的医护、医患、病友交流平台,为您... [ 详细 ]
急性胰腺炎的防治
时间:2013-03-04 15:46来源:求医网
随着冬季的来临,急性胰腺炎发病呈上升趋势,因此,急性胰腺炎的防治显得越来越重要,那么什么是急性胰腺炎呢?
一、基本概念: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为特点。病变程度轻度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水肿型),预后良好。少数重者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出血坏死型)。
二、病因:急性胰腺炎常见病因有:
1、 胆石症及胆道感染:
2、 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
3、 胰管阻塞:胰管结石或蛔虫、胰管狭窄、肿瘤均可引起胰管阻塞,使胰管小分支和胰腺泡破裂,胰液与消化酶渗入间质,引起急性胰腺炎。
4、 手术及创伤:直接或间接损伤胰腺组织与胰腺的血液供应。
5、 内分泌及代谢障碍:高钙血症及高脂血症。
6、 感染:多继发于急性传染性疾病。
7、 药物: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硫唑嘌呤、磺胺类等可直接损害胰腺组织,引起急性胰腺炎。
发病机制: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已有共识的是上述各种病因,虽然致病途径不同,但有共同的发病过程,即胰腺自身消化的理论。各种病因导致其滤泡内酶原激活,发生胰腺自身消化的连锁反应;胰腺导管内通透性增加,使活性的胰酶渗入胰腺组织,加重胰腺炎症。一旦各种消化酶原激活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消化酶有磷脂酶A2、激肽释放酶或胰舒血管素、弹性蛋白酶和脂肪酶。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⑴腹痛 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大多为突然发作,常于饱餐和饮酒后1-2小时发病,多为突发性上腹或左上腹持续性剧痛或刀割样疼痛,上腹腰部呈束带感,伴有阵发加剧,可因进食而增强,可波及脐周或全腹。常向左肩或两侧腰背部放射。仰卧位时加剧,坐位或前屈位时减轻。当有腹膜炎时,疼痛弥漫全腹。少数老年体弱患者可无腹痛或疼痛极轻微。
(2)恶心、呕吐与腹胀 起病时有恶心、呕吐、有时较频繁,呕吐物为当日所进食物,剧烈者可吐出胆汁或咖啡渣样液,多同时伴有腹胀。出血坏死型伴麻痹性肠梗阻则腹胀显著。
(3)发热 大部分患者有中度发热,38°~39℃之间,急性水肿型的发热在3-5天内可自退,出血坏死型呈高热或持续不退,多表示胰腺或腹腔有继发感染。严重者可体温不升。合并胆管炎时可有寒战、高热。
⑷黄疸 较少见,于发病后第2-3天可出现轻度黄疸,数天后即消退,此系胰头部水肿压迫胆总管引起,亦可因并发胆管结石或感染所致。
⑸休克 仅见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休克可逐渐发生或突然出现。严重者可出现手足抽搐 。
2、体征 急性水肿型患者体征较轻,可有腹胀及上腹部压痛,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压痛往往与腹痛程度不相称。出血坏死型患者上腹压痛显著,出现腹膜炎时,压痛可遍及全腹,并有肌紧张及反跳痛;并发肠麻痹时则明显腹胀,肠鸣音减少而弱。患者如有低血钙,可引起手足抽搐。
3、临床经过 取决于病变程度及并发症的有无。水肿型一般一周左右症状可消失,病愈后,胰腺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出血坏死型病情重,常需2-3周症状始消退,部分患者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极少数病例起病急骤,突然进入休克而猝死。
4 并发症: 主要发生在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⑴、局部并发症 ①胰腺脓肿:②假性囊肿:③门脉高压:少数可因胰腺纤维化或假性囊肿挤压脾静脉形成血栓,而出现节段性门静脉高压等症状。
⑵、全身并发症 急性出血坏死型除胰组织局部出血、坏死外,还可造成多脏器功能障碍,如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肾功衰竭、心律紊乱或心力衰竭、败血症、肺炎、糖尿病、血栓性静脉炎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死亡率极高。
5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⑴、血象 多有白细胞增多,重症患者因血液浓缩红细胞压积可达50%以上。
⑵、淀粉酶测定 血淀粉酶一般在发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48-72小时后下降,3-5天内恢复正常。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可确诊本病。血淀粉酶升高程度与病情轻重并不一致,急性水肿型可以明显升高,而出血坏死型可正常或降低。
尿淀粉酶在发病后12-14小时开始升高,维持时间较长,连续增高时间可达1-2周,因此适用于就诊较晚的病例。我院血淀粉酶参考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