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大明湖畔,始建于1939年,是济南市第一家公立医院,市级综合性二级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医院,承担着... [ 详细 ]
患者“重生”的希望
时间:2012-11-05 13:47来源:求医网
当科技、激情、创新、实践融会结合时,营造出了一个技术特色鲜明,老百姓信得过医院。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学科建设铸就医院卓越品牌,瞄准医学发展前沿,以重点科室发展建设为龙头,带动多学科共同发展进步,生动的诠释了近五年来的累累硕果。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介入治疗三年来,已成功为肝癌、肺癌、胰腺癌、妇科恶性肿瘤、子宫肌瘤、下肢血管病变、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等患者施行了介入治疗,完成手术五百余例。介入治疗使患者摆脱了疾病的“威胁”,已成为众多患者的健康 “新起点”。
患者看得到的“光亮”
一大早,宋光照主任的办公室门前就等候着慕名而来的患者。他带领的介入治疗团队,对患者来说如黑夜中的一线光亮,寄托着生的希望。介入治疗室的手术常常一台连着一台,一做就是一天。高强度的工作令四十出头的他早早白了两鬓。
端午节前夕,宋光照主任接到患者姜先生的短信:“感谢您的精心治疗,祝您和家人端午节快乐!”那是去年这个时候,姜先生还在担心,他的人生大概就要画上句号,没有机会与家人度过端午节了。去年年初,在当地医院体检时发现肝右叶有8cm大的肿瘤,诊断为肝癌。顷刻间巨大的阴霾笼罩了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患上癌症是不幸的,但是遇到良医却又是不幸中的万幸。姜先生和妻子多方咨询,经熟人介绍来到市一院,找到宋光照主任。宋主任发现他除了肝右叶的肿瘤外,左叶也有多个病灶,这种情况手术无法完全切除。于是,宋主任为其实施了介入治疗,经过动脉导管将化疗药物与碘化油制成的乳剂注入到肿瘤内,药物沉积到肿瘤内,既切断了肿瘤的供血途径,又能长时间与肿瘤接触,在肿瘤内缓慢释放,持续性的杀伤肿瘤,对于肝内多个病灶同时进行治疗。介入治疗后第四天姜先生就康复出院了。
一般肝癌患者手术后腹部会留有30多厘米长的瘢痕,姜先生接受了肝癌介入治疗后,大腿根部仅有一个3毫米的手术切口,看上去就像一个针眼大小。回家后姜先生恢复得很好,体重也增加了10多斤。经复诊,CT影像显示原病灶缩小,病灶内介入治疗注入的药物分布均匀彻底,加强CT未发现残留病灶。宋主任嘱咐道:“不用治疗了,只需要继续观察就可以了。”姜先生夫妇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宋光照主任介绍:肝癌发病隐匿,发现时多数患者已经属于中晚期,再加上肝癌病人多数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患者,肝功能差,发现时也仅有不足20%的患者适合手术切除。常有些患者当初手术非常成功,肿瘤切除很干净,但没过多久却又复发了,这是因为手术切除时肝内已经存在许多影像无法发现的病灶,大的肿瘤被切除后,这些小的病灶迅速生长,在短期内复发了甚至导致病人死亡。作为医生,治疗的目的是尽最大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命。肝癌介入治疗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大幅提高了肝癌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让更多癌症患者重获健康。
生命的奇迹无处不在,高水平的技术解除了患者痛苦。宋光照主任带领他的团队,将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根基,不断探索、完善介入治疗技术,让更多的奇迹发生,照亮肝癌患者明天的希望。
患者心尖上的“舞者”
打开高爽主任的电脑,屏幕上呈现的便是不同患者心脏血管的显影。一根细到零点零几毫米的导管,经过患者手臂的桡动脉,穿入心脏,将造影剂注入到心脏血管,患者心脏的血管便清晰可见。但有些患者的心脏血管出现狭窄变化或堵塞,在造影剂作用下显现不出来。这些心脏血管的异常变化,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心肌梗死。
五月份的一个傍晚,在明湖路某酒店就餐的刘先生,突发不适,胸闷、憋气、持续性剧烈心前区疼痛。危急关头家人就近将其送入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医生“120”急救分中心主任高爽见此状况,与心内科医师制订方案,果断为其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小小支架支撑起了狭窄的血管,在短短一小时内开通了梗塞的血管,挽救了濒死的心肌,患者转危为安,三天后顺利出院。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开通了绿色通道。高主任的手机24小时开机,是为了随时应对突发病人。去年9月,54岁的李女士与家人发生了一点口角后,独自在环城公园附近散步,突发急性心肌梗塞死。一院接到呼救电话后,医护人员立即出车,根据病情描述,做好相应准备,并电话与高主任取得联系,相关科室均做好迎接患者的准备。这条绿色通道帮她赢得了抢救时间。急诊科、心内科、检验科、介入治疗室通力合作。争分夺秒进行急诊介入治疗。急救绿色通道,使患者获益于新技术,降低病死率,急救水平和救治成功率大幅度提升,挽回众多患者的生命。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同样存在很大的风险,需要术者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对病人的病情作出准确的评估,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正确的手术方案。这些白衣天使,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患者的心尖上“舞蹈”,用智慧和汗水演绎着现实生活中的传奇故事。
脑神经的驾驭者
“这个患者暂时没有太大问题,注意监测。”这是介入治疗团队中的另一“干将”林祝春。边叮嘱边走出治疗室。患者陈先生50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病前半年有反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月前患者右侧肢体不能活动、讲话不清楚了才来到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林祝春为病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术中发现双侧颈内动脉起始处线样狭窄。由于患者为双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若出现一侧闭塞另一侧的代偿功能受限,将导致致命的大面积脑梗塞。与患者家人沟通后,林祝春主治医师成功为病人在左颈内动脉狭窄处植入一动脉支架,术后造影显示病变扩张良好,颅内灌注明显改善。术后第二天,病人右侧肢体力量明显改善,能下地行走,讲话也清楚了。
“就像在高速公路遇上事故,车辆堵塞无法前行,我们的手术就是要解决这事故,让被堵的道路重新畅通无阻。”林祝春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介绍了诊断和治疗脑卒中(俗称脑中风)的先进方法。不开刀,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把一个小小的支架,通过肢体动脉通道直达颅内,将狭窄的血管官腔撑起,达到改善脑供血、预防脑卒中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目前,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拥有市级医院中最为先进的设备,开展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动脉溶栓术,运用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等颅内外血管狭窄疾病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疗效。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奉献卫生事业,服务一方百姓”为己任,注重硬件建设,高精设备的引进为人才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也为科研创新、新技术应用、打造特色技术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这几年的发展变化,院长牟壮博体会深刻:作为省会城市,医疗资源相对集中,上有省级大医院,下有遍布全市的社区卫生中心。作为市级医院,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面对医改的深入推进,医院在经营发展中,必须具备不断创新的精神,才能主动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