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男科 | 妇科 | 肿瘤 | 神经 | 肛肠 | 皮肤病 | 肝病 | 骨科 | 心血管 | 耳鼻喉 | 整形 | 肾病 | 眼科 | 性病 | 风湿科

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医院库 >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医院资讯 > 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治疗方案(2009版)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于1904年,是山东省首批、济南市第一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全省唯一省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国... [ 详细 ]

  • 【类型】三级甲等 / 中西医结合医院
  • 【电话】0531-82436327
  • 【网址】www.zydey.com.cn
  •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八路1号(省委向东600米左右)

出停诊公告更多>

暂无内容

医院特色更多>

  • 暂无内容

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治疗方案(2009版)

时间:2012-11-05 14:48来源:求医网

  为指导做好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根据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结合我省实际,按照中医“三因制宜”和辨证论治的防治原则,制定本方案。

  一、病因病机

  甲型H1N1流感属于中医温病、戾气范畴,由外感六淫邪气所致。肺主气属卫,与皮毛相表里,外邪上受,首先犯肺,肺气失宣,卫气被遏,出现一系列卫表症状,为表热实证。若人体正气偏虚,病邪由卫入气,邪正斗争激烈,脏腑功能失调可致邪毒化热入里。进一步发展可灼伤气营,成气营两燔之证。后期邪退正虚,气阴两伤。

  二、诊察要点

  潜伏期一般1~7天左右,多为1~3天。

  ㈠临床症状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恶寒、咳嗽、咽喉痛、咳痰、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等。部分病例还会出现泄泻或(和)呕吐。约10%病例可不发热。

  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

  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邪陷心包,甚至亡阴、亡阳,出现厥脱导致死亡。

  ㈡相关检查

  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2.血生化: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3.病原学检查:

  ⑴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口腔含漱液、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可呈阳性。

  ⑵病毒分离: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合并病毒性肺炎时肺组织中亦可分离出该病毒。

  4.血清学检查:动态检测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5.胸部影像学: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片状影像,严重病例片状影像范围广泛。

  三、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本病初起邪热犯卫,属表热实证,而后热毒袭肺,并可灼伤气营,后期邪退正虚,耗伤气阴。

  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参照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年试行版第二版)》。

  治疗原则:根据疾病阶段的不同,适时选用疏风解表、清肺解毒、清气凉营、益气养阴之法。

  四、证治分类

  ㈠风热犯卫

  症状:发热恶寒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肌酸乏力、或轻咳,舌淡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参考方药:金银花18g、连翘15g、竹叶9g、荆芥6g、薄荷6g(后下)、桔梗6g、牛蒡子9g、芦根30g、炒杏仁9g、生甘草6g。

  ㈡热毒袭肺

  症状:发热、咳嗽频剧、痰粘稠或黄或有血丝、咽喉肿痛、口渴、目赤、恶心呕吐、腹痛泄泻,舌红或绛,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解毒

  参考方药:炙麻黄9g、炒杏仁9g、生石膏30g、黄芩12g、金银花30g、浙贝12g、公英30g、桑皮12g、姜半夏9g、厚朴12g、沙参12g、生甘草6g。

  ㈢气营两燔

  症状:壮热、咳嗽气急、胸闷喘促或胸胁胀痛、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口渴欲饮、溲赤、便干,舌红绛,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气凉营

  参考方药:水牛角30g、玄参12g、生地15g、麦冬12g、金银花30g、连翘15g、黄连9g、栀子12g、赤芍9g、丹参12g、瓜蒌30g、生甘草6g。

  ㈣正虚邪退

  症状:倦怠乏力、口干、多汗、食欲欠佳,舌红苔少,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和胃

  参考方药:党参15g、黄芪15g、太子参20g、麦冬12g、五味子6g、茯苓12g、白术12g、砂仁9g、生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

  五、预防调护

  预防参照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年试行版第二版)》及《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秋季版)》。

  治疗期间应认真护理,发热者需适当休息,对老年、婴幼儿、体虚者,需加强观察。注意病情变化,如高热动风、邪陷心包、合并或继发其他疾病等。

  注意煎药和服药方法。清淡饮食,加强营养,适当锻炼,多饮水。

如果您有关于“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治疗方案”的问题,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