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创建于1978年,毗邻风光秀丽、空气清新的世界文化遗产北陵公园,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 [ 详细 ]
心肺复苏持续90分钟成功病例
时间:2012-11-07 14:22来源:求医网
病例介绍:患者侯明春,女,35岁,于年01月01日晚22时10分突然出现全身抽搐,神志不清,烦躁不安,面颊发红,双目上视,喉中可闻及痰鸣音,予按压人中、合谷穴。约3分钟后患者突然出现窒息,大动脉搏动摸不清,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压眶反射及角膜反射消失。立即施行CPR持续不间断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并予开口器撑开口腔、夹出后坠舌头、吸痰、吸氧、心电血压血氧监护。3分钟后患者出现深大呼吸,面色转红。22时25分患者再次出现面色青紫,口唇发绀,呼吸停止,双瞳孔扩大,直径5mm,对光反射消失,压眶反射消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心音听不到,BP:0mmHg,,迅速开放静脉通路,给予副肾、多巴胺、阿托品、可拉明、洛贝林等药物抢救,并分别于心脏骤停后5min、15min、25min、45min时予电除颤200焦耳。同时请医疗总值班及二线到场参与抢救。
麻醉科到场后气管插管成功并予人工气囊辅助通气,约16次/分。苏显红主任、焦富英主任、周文波主任、乔世举主任及于主任到场参与抢救。苏显红主任指示:目前予患者心肺复苏术已1小时余,脑细胞缺氧,脑功能有一定成程度损伤,给予冰帽物理降温以脑保护。因患者较年轻,仍有心肺复苏成功的可能,继续施行CPR,并与琥珀酸钠、安定以镇静,防止抽搐。23时40分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律齐,HR:140次/分,BP:98/60mmHg。口唇、面色恢复红润,双瞳孔等大正圆,直径约4mm,对光反射迟钝,可触及颈动脉搏动,抢救成功,转入ICU病房。时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问话无反应,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中(A/C模式),呼出潮气量:525ml;频率:16次/分;吸呼比:1:2;峰值压力:20cmH2O,吸入氧浓度:30%。化验回报:血常规:WBC:33.2×109/L,NEUT%:72.2%;BUN:5.4mmol/L,Cr:125U/L,CK:973U/L,CK-MB:261U/L,肌钙蛋白:0.97ng/ml。予维持血压、脑复苏、营养心肌、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经积极有效对症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4天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及心肌酶谱等均有明显好转,说明患者感染得到控制,心肌损伤得到恢复。并且问话有正确反应,四肢存在有目的性的自主活动。双瞳孔等大正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压眶反射存在。
通常临床上心肺复苏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瞳孔散大或固定、对光反射消失、呼吸仍未恢复、深反射活动消失、心电图成直线即终止心肺复苏。有研究证明,在不可逆的损害发生之前对正常体温下循环、呼吸停止所致的完全性缺血心脏可耐受15-20分钟,脑可耐受22分钟。因此有学者提出对部分心脏骤停的患者,通过适当延长心肺复苏的时间(超长心肺复苏),可成功挽救患者生命。临床关于超长心肺复苏成功病例报道中,特殊原因造成的心脏骤停较多,如溺水、低温、药物中毒等。本例患者年轻女性,平素身体健康,无基础疾病,在院内突发心脏呼吸骤停,黄金时间内及时进行CPR抢救治疗90分钟,其间反复电除颤四次,最后复苏成功。在心肺复苏同时,及时给与了头部冰帽物理降温,防治脑水肿,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其耗氧量,提高了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并配合了甘露醇降颅压及清除自由基,也为患者脑功能的恢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