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始建于1909年,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精神病专科... [ 详细 ]
女性抑郁障碍
时间:2012-12-19 17:22来源:求医网
抑郁障碍患者有明显性别差异,女性与男性为2:1。
临床表现:
与男性是不同。抑郁障碍女性往往伴有焦虑、烦躁、激动等症状。女性非典型抑郁症多见(表现多眠,体重增加,食欲和性欲亢进,对药物反应不典型)。
月经期与抑郁障碍
月经期可出现易激惹或其他心理和行为的改变
经前期常出现烦躁,易激惹,易与他人或家人发生矛盾,对紧张的工作感到力不从心。
经前期女性还有许多躯体不适,如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疲乏、无力、感觉异常等。严重者症状符合抑郁症标准。
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如生活方式和应激的处理)、认知行为治疗、抑制排卵(口服避孕药虽然可能加重某些患者的病情,但也可能有所帮助)。严重者可用抗抑郁剂治疗。
妊娠期与抑郁障碍
妊娠期卵巢最明显的变化是黄体功能继续存在,与此同时卵巢分泌的黄体酮增加,妊娠女性雌激素浓度明显升高。随着激素水平的变化,妊娠3个月后,抑郁障碍危险开始增加。
治疗
症状较轻,可选用支持性心理治疗等一般性措施。
中至重度,则可考虑使用抗抑郁剂,但在妊娠早期应避免使用药物治疗。
如果必须使用药物治疗,可选用一些对孕妇较为安全的药物,如TCAs(氯咪帕明除外)或SSRI类药物。
因锂盐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尤其是心脏畸形,应尽量避免在孕期使用。
分娩与抑郁障碍
分娩后的第一周,50%~75%出现轻度抑郁症状,10%~15%的产妇罹患产后抑郁障碍。 产后一个月的抑郁障碍发病率3倍于非分娩的女性。
临床特征:
产后抑郁障碍症状、病程、病期和结局与其他抑郁障碍相似。
抑郁症的母亲往往不能有效地照顾婴儿,患者往往会由此感到自责自罪。严重抑郁障碍母亲可能有伤害自己或婴儿的危险。
婚姻问题、不良的生活事件、缺少家庭支持等均为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以往患抑郁障碍史或有阳性家族史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甲状腺功能紊乱与产后抑郁障碍有关。
治疗:
轻度至中度抑郁症状可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
持续超过2周,且症状越来越重,应考虑产后抑郁症的诊断,并采用药物治疗或药物合并心理治疗。SSRIs治疗产后抑郁症有效,但哺乳女性慎用。
ECT可用于重性、精神病性抑郁障碍。
患严重抑郁障碍并有伤害婴儿及自身危险的女性,需要家庭支持,必要时入院治疗。
流产后抑郁障碍:
人工流产或自发性流产后也可发生抑郁障碍,流产后住院的女性中,几乎一半出现精神障碍,其中主要是抑郁障碍。
表现为明显的失落感、内疚感、自责等。
先前患过抑郁障碍的人,流产后再次发生抑郁障碍的危险性更高,比预期发病率高2.59倍。
绝经期与抑郁障碍:
绝经期间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并不增加。但在有紧张性生活事件、缺少社会支持、既往有抑郁障碍史及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情况,则绝经期女性患抑郁障碍的危险会有所增加。绝经期抑郁障碍常伴有明显的易激惹症状,轻者可采用心理治疗,严重者可选择药物治疗,临床上常选用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如赛乐特、氟 明、米氮平、曲唑酮等。
对女性抑郁障碍的处理原则: 抗抑郁药对女性抑郁障碍同样有效,但对于特定人群而言,应注意药物的选择。
从优生的角度考虑,抑郁障碍患者在孕前、孕期和哺乳期均应停药,以避免药物对精子、卵子、胎儿和新生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
事实上,不少抑郁障碍患者不宜停药,停药后抑郁障碍复发或原有症状加重,必须恢复药物治疗,因此常带来许多矛盾。
避免药物对胎儿的作用
虽然抗抑郁药的致畸作用尚缺乏确凿证据,但原则上不给孕妇服用抗抑郁药,怀孕的头3个月更应该不用药,因为胎儿早期的发育易受到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干扰。如果必须用药,要注意选用对胎儿毒副作用最小的药物。坚持以孕、产妇的安全为前提 对于患有抑郁障碍的女性而言,如果患者在孕期抑郁症状明显恶化(可能由于停药或妊娠反应所致),并明显危害孕妇的心身健康,甚至出现自杀的危险,那么无论处于孕期的哪个阶段,都应及时恢复系统的治疗。
药物的选择和用量要兼顾胎儿或婴儿的安全
一般药物多经肝脏降解(代谢)后 排出体外,而胎儿或婴儿肝脏的发育很不完全,所以不仅对肝脏有毒的药物不能使用,而且主要需经肝脏代谢的药物也应慎用或不用。哺乳期服药者可改用人工喂养法养育婴儿 不要认为乳汁中的药物浓度比血中的低很多,就可以不考虑药物对婴儿的影响。现代儿童人工喂养条件很好,用人工喂养,既不会影响孩子的发育,也可让母亲放心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