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性心血管病的手术治疗
时间:2012-04-17 11:55来源:求医网
梅毒性心血管病(syphili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是指由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于晚期(第三期)累及心血管系统引起的心血管病变。本病进展缓慢,从初次感染梅毒后10~25年(快者5年,慢者达40年)发病,患者年龄多在35~50岁,男女比例为4∶1~5∶1。
梅毒螺旋体大多通过性的接触而感染,约30%未治愈的患者最终引起心血管、神经和其他器官的晚期梅毒,而有10%~12%梅毒患者可发生心血管梅毒病变。从开始感染梅毒螺旋体到发生心血管病的潜伏期为几年到几十年,多为5~25年。患本病者男多于女,其比例约为4∶1至5∶1。约有10%~25%心血管梅毒与神经梅毒共存。患者如同时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Ⅱ期梅毒可以很快发展为神经梅毒,使患者的各种梅毒原来症状发生改变,虽经治疗病情可以缓解,但容易复发。
梅毒螺旋体侵犯动脉中层。在感染早期,螺旋体进入血流后,部分经肺门淋巴管引流至主动脉壁的营养血管,但极少侵入心肌或心内膜,在梅毒后期主动脉壁往往发炎,有疤痕形成。梅毒可以侵犯任何部位的动脉,但以升主动脉受侵最多,因其富有淋巴组织,有利于梅毒螺旋体的进入。主动脉中层肌肉和弹性组织被梅毒螺旋体侵入破坏产生炎症,发生阻塞性血管内膜炎,伴有血管周围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这些细胞有时可引起组织过度增生,主动脉中层的正常组织被纤维组织代替。在有病变的主动脉中也可发现巨细胞和小的梅毒树胶样病变。
梅毒性心血管病诊断确立后,为防止进一步损害,须作驱梅治疗。青霉素为有效的抗生素,可用以下二种方案给药:①苄星青霉素G(bicillin)240万u肌内注射,每周一次共三周,总量720万u;②普鲁卡因青霉素G60万u肌内注射,每天一次,共21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头孢噻啶,每天肌内注射0.5~1g,共10天,也可用红霉素口服,每次500mg,每天四次,共30天,但通常认为效果比青霉素差。驱梅治疗过程中,少数患者于治疗开始后一天出现发热、胸痛增剧等症状,此为大量螺旋体杀死后引起的全身反应和局部水肿的结果,个别患者可在治疗中发生冠状动脉口肿胀、狭窄加重,导致突然死亡。为防止此种反应,可在治疗开始数天内同时给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口服强的松每次10mg,每6小时一次。有心力衰竭者须控制心衰后再作驱梅治疗。如有神经梅毒或合并HIV感染可大剂量青霉素G静脉给药。
梅毒性主动脉瘤需用手术治疗,手术的指征为动脉瘤直径达7cm或产生压迫症状或迅速膨大者。手术将动脉瘤切除,用同种动脉或血管代用品移植。有明显主动脉瓣返流者,可作主动脉瓣置换术。若有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则须作冠状动脉口内膜剥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