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乐氏四联症介绍及手术相关
时间:2011-11-30 18:57来源:求医网
法乐氏四联症是常见的,较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心病,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占60%—80%:其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包括:
1、肺动脉口狭窄;
2、室间隔缺损;
3、主动脉骑跨;
4、右心室肥厚。如再加上房间隔缺损可称为五联症。
法乐氏四联症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占紫绀型心脏病的50%。父母一方为法乐氏四联症者,子女发生本病的机会为1.5%。法乐氏四联症患者多有以下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肺动脉和/或肺动脉瓣狭窄及右心室肥厚等,同时可能合并房缺、右位心、双侧上腔静脉、动脉导管未闭、部分肺静脉畸形引流、房室共道永存、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其他心脏畸形。
发病机理:
肺动脉口狭窄可发生于肺动脉的任何部位,使肺循环血量减少,血在肺内气体交换量减少,大的室间隔缺损,右心室压力增高,收缩压可相当于左心室的收缩压,故腔静脉回血的一部分可在右心室经室间隔缺损至左心室,再经主动脉输向全身出现紫绀。
动脉导管未闭,可以使血氧饱合度低的血液通过未闭的动脉导管,进入肺动脉,再进行氧合,从而减轻了低氧血症,起到了代偿作用,约有20%的四联症病人,降主动脉位于右侧。
临床症状:
1、紫绀:通常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啼哭和进食的加重。
2、心悸,喜蹲踞,易晕厥,易患呼吸道感染。运动耐量明显不如其他儿童。
3、患儿发育不良,部分患儿智力低下。
检查:患者紫绀,活动后加重,常有杵状指,喜蹲踞位。
听诊:胸骨左缘2—4肋间有收缩期杂音,伴有震颤,肺动脉瓣第二音呈单一音。
诊断:
根据患儿活动受限,运动后紫绀明显且伴心悸、气短、喜蹲,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缺氧性昏厥,抽搐;体征可见眼结膜及指甲紫绀、杵状指,听诊胸骨左缘可闻及Ⅱ—Ⅳ级粗糙的喷射样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消失;辅以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右心导管造影、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可以明确诊断。
辅助检验:
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百分比增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合度降低,严重者可有蛋白尿。
心电图:
右房扩大,右室肥厚,电轴右偏。
X线平片:
可呈靴状心,肺血流量减少。
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
可评估骑跨程度,显示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及大小,直接显示肺动脉狭窄的位置及程度,显示右心室肥厚。
Doppler可检测分流情况,肺动脉流速,计算跨狭窄区压差以评估肺动脉狭窄的程度。
右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左右心室压力相近或右室压力超过左室,肺动脉压与右心室压有明显压差,可观察血氧饱和程度。左心室造影可见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同时显影,同时显示右室流出道狭窄的位置、程度,及主动脉骑跨的程度,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和大小等等。
手术治疗:
轻度患者宜在1—5岁择期进行一期治疗术;中度和重度患者大多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可以不受年龄限制;对肺动脉极度发育不良,甚至闭锁的患者,手术应分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