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肿瘤医院(淮安市楚州医院)始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1946年经组合定名为淮安县人民医院。1987年因撤县建市,医... [ 详细 ]
一个病员陪护人笔下的王煜如
时间:2012-10-23 11:25来源:求医网
王煜如是楚州医院的一名内科医师,现在已经退休,仍在楚州医院南门门诊继续奉献余热。王医师临床经验丰富,除了重大的疑难病症需要做化验等物理检查外,一般的病症,他只要一看、一听、一摸就能确诊病情,然后对症用药。我的妻子长期患有冠心病,放过支架。最近突然感到胸部剧烈疼痛,我非常紧张,以为是心绞痛剧性发作,王医师仔细检查一番,肯定地说:“这不是心绞痛,是胸膜炎和肺炎。”前后挂了六天水病就治好了,我们心里既感激又佩服。
妻子挂水的第一天,刚好有一位九十二岁的老奶奶找王医师看病拿药。知情人就谈起了老奶奶的故事。原来这位老奶奶不久前曾得了重病。在一家医院医治无效,某医生回绝了说:“没有希望了,回家准备后事吧!”老奶奶被接回家去了。她的儿孙们一边哭泣,一边烧了一大堆烧纸。旁边有人提醒:“你们不能再找楚州医院南门门诊的王先生看看吗?”他家里人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把只剩最后一口气的奶奶抬到王医师处,经王医师精心治疗,老奶奶竟奇迹般的生还了,现在这位老奶奶身体非常健康,每天还能看“三将牌”。
妻子挂水的第二天和第五天,我两次看见原淮安县的一位老县长在家人的搀扶下,前来找王医师看病,他满口地对熟人说:“王先生人好心好医术高,他看病我放心。”当时有人说:“有好多老干部都特意从老远的西门、北门赶来南门外找王先生看病。”我想这是一种信任,是长期在看病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不可多得的信任。
过去听人说,王医师不想做官,他只想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生。我想:他可能想到做领导干部以后,不能再为病人看病,所以就谢绝领导的好意,默默无闻的做一名医生,终生为更多的病人看更多的病。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是别人能做而不愿意做的高贵的职业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我写下这些文字,以示对王医师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