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中心医院是吉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部确定的... [ 详细 ]
吉林市中心医院“转变发展方式”系列报道之“改革篇”《江城日报》6月24日报道
时间:2012-10-24 18:25来源:求医网
吉林市中心医院“转变发展方式”系列报道之“改革篇”
前言:医改是近几年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重头工作,也是着力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所在。其中公立医院改革被认为是医改五项工作中最难推进的一环。吉林市中心医院早在3年前,就把医改精神融入到医院发展规划、文化建设当中去,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转变发展方式,让医院回归社会公益性,“让来中心医院的每一位患者都看好病”。近三年来,部分改革和尝试已初见成效,医院的格局和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了“再造一个中心医院”的骄人成绩。在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我们从“改革、发展、服务”三大方面来展示中心医院改革发展历程,向党的90华诞献礼。
超前践行医改 担当中心示范
吉林市中心医院是一所历经战乱而不夭、历经风雨而日强的百年老院。老一辈中心医院人爱国、爱院、爱患、爱岗,以大医精诚的赤子情怀攀越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高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业界辉煌。“中心”二字,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和使命。2008年9月,以钱大为为院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伊始,恰逢百年院庆,更逢万众期待国家医改给百姓带来就医的便利、安全、有效、价廉、舒适。新一届领导班子把医院的发展规划既放在承继历史、推向新百年的宏观视野当中去,更放在履行“中心示范”责任,超前践行医改精神的现实层面上。近三年来,医院快步向研究型医院、突出公益性质转变,各项工作瞄向一流,“争做最好”。践行医改不等不靠,不推不拖,创新体制机制,全面尝试推行医改的核心项目,如电子病历、临床路径、预约诊疗、三级随访、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其改革发展的成效成为省、市公立医院践行医改的典范。一个全新的中心医院亮身于江城父老面前,一个更新的中心医院正在紧锣密鼓地谋划和建设之中……
电子病历:
让医疗质量监管找到有力依托
病历是医院监管、掌控医疗质量的重要载体。中心医院从2010年3月15日启动电子病历,4月19日在全院正式实施电子病历。截止目前,电子病历开始向门诊铺开。电子病历录入规程完全按照国家卫生部推行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版》,集中安排了40余场培训,建立病历模板120余个,统一规范格式,维护好整套的示范词句,医生只要点击几下鼠标,完整的内容就会“跃然纸上”。为了确保告知的细致、深入、到位,医院规范建立了知情同意书模板41个。医院还在电子病历的故障应急、密钥签名、准入审批程序方面明确权责,确保电子病历的运行安全。
电子病历改革不是简单的书写形式的改变,而是牵涉医疗质量动态监管、诊疗流程严谨顺畅、医疗资源高效共享等方面的全新变革。电子病历让病历书写更规范了。电子病历执行统一模版,如果操作者哪些内容写不全,系统不仅会有提示,而且无法保存,这无形当中对医护人员形成一种强制力;电子病历使医疗标准执行得更科学、更到位。
电子病历实现了医疗工作、患者诊疗过程的便利、高效。临床医生在医院的任何一处,只要有电脑可以上内网,就能随时随地书写、查阅病历。患者无需楼上楼下跑来跑去取化验单、检查单,医生在自己的办公室就可调阅;以外科患者为例,以往书写病历至少需要花费1.5-2小时,而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只需要4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电子病历实现了医疗质量监管的动态管理,实现了终末质控和运行质控的完美统一。尤其对运行质控的把握,电子病历可谓优势明显、效力显著:事前预警、实时监控、重点质控有的放矢;有效实现了医生、上级医师、职能部门的三级监控。电子病历因插上了信息化“翅膀”,真正实现了医疗质量的全局性监管、交互性监管、即时性监管。
伴随电子病历在中心医院的广泛使用,信息化手段不断向各个诊疗环节渗入,比如电子病历与临床路径的结合,比如手麻系统、感染管理系统建设,比如抗生素分级管理、手术分级管理等。“无纸化”不仅带来资源的高效整和与利用、诊疗效率与质量的协同提高,更为患者的诊疗带来便利、便捷。
临床路径
让诊疗看得见、说得清、省得下
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就是将某种疾病(手术)所涉及的关键性检查、治疗、护理等活动标准化,确定类似于模块化的诊疗、护理程序,确保患者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得到正确的诊疗服务,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打个浅显的比方,患者入院切除阑尾,进入临床路径后,医生术前应该做哪些准备、术中应该怎样,术后如何用药,患者正常应该几天出院等等,都有严格的规程和模式。在实际诊疗中,医生严格按路径执行,更能确保治疗的严谨性、合理性;而患者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会节约不少时间和费用,并对自身的治疗情况随时掌握,真正让诊疗过程看得见、说得清、省得下。
临床路径是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项目,2009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试点工作。2010年5月中下旬,中心医院在吉林地区率先尝试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初期选择了14个临床科室、9个病种。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诊疗过程的动态变化,临床路径在实际操作中会产生变异现象,这些变异既可能是临床路径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完善,又可能是对传统诊疗流程进行更科学地规范,也可能是两者在碰撞中实现更科学的诊疗模式。不同病种需要不同的临床路径,不同的临床路径需要在实践中找到更切实的操作模式,因此这变异是挑战也是机遇。
推行临床路径,中心医院不当幌子、不充面子,而是本着对医疗事业、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推进、时时循证、科学把控。对行之有效的路径及时、广泛地推进,使收益及时惠及患者;对产生变异的深入研究,科学求证,需要调整管理模式的及时调整,既科学稳妥,又不半途而废,把变异作为改进医院各项功能的抓手。
变挑战为机遇,以改革促发展,中心医院采取各种手段推进临床路径改革的持续深入。例如,对于医院CT检查过于紧张,引起入院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延长而导致路径变异的情况,医院投入大笔资金购入640层螺旋CT,并取消大型检查项目预约制,延长工作时间,做到当日申请当日完成,极大改善了由此种情况而引起的路径变异情况;对于因节假日休息,一些择期手术的病例不能按照路径的标准时间进行手术治疗,医院取消医技科室和手术室的节假日休息制度,实行辅助科室无缝隙工作管理,以此来保证临床路径顺利有效地进行。
经过半年的尝试,临床路径在中心医院取得了显著效果。在试行阶段终期评估中,共有184例入院患者纳入到临床路径管理,入院总费用较实施前相比下降了15%。伴随经验的积累和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逐步完善,医院逐步把实行临床路径的病种扩展到200种以上。
临床路径严格规范了医护人员的诊疗行为,大处方、延迟患者住院等行为被有力地避免,诊疗过程科学规范,治疗效果更有保证,看病贵的问题也被有效遏制。实施临床路径,虽然让患者的治疗费用减少了,而医院的总收入不降反升,原因是病床的周转更快了,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效益更大了,患者和医院出现了双赢的局面。临床路径有力彰显了中心医院作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真正践行了“让来中心医院的每一位患者都看好病”。
预约诊疗
合理分流 便捷就诊
2009年10月,正值“甲流”高发期,中心医院儿内科每天患儿就诊达600余人,患儿候诊时间长,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医院决定在儿内科率先试行预约挂号,此后,预约诊疗陆续在门诊铺开。中心医院开展的预约诊疗以现场预约、电话预约、诊间预约为主。现场预约就是患者直接到医院预约诊疗服务台进行预约;电话预约患者可拨打预约电话,也可拨打“114”电话号码咨询台。“114”的接线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可以为患者就常见病就诊和诊疗流程做相应指引。目前预约诊疗又将开展网上预约。
实行预约诊疗可以调控门诊流量,让一部分患者错开门诊高峰期,改变原来门诊排队“三长一短”的现象。在诊疗时,挂号患者和预约患者穿插就诊,保证了双方的均衡调控。患者采用预约诊疗,可以即时咨询,预先化解就诊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接待人员都是经过训练的有多年经验、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可以在预约中完成对患者的就诊指导。医院以预约为依托,实现门诊分流、服务对接,对患者提供贴心服务的同时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截止到目前,中心医院共预约患者万余人次,患者候诊时间较前平均缩短5分钟/人,门诊患者满意度增加到98%以上。预约诊疗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现象,保证患者就诊的连续性和治疗的有效性,更体现了医院门诊服务的优质、高效。
三级随访
让医院服务贴心、延续
中心医院针对患者疾病的预防、诊治和康复开展三级随访。扩展服务群体,扩大服务面,把服务延伸到院外。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中心医院对服务对象进行分类、分层次管理。起初是针对肿瘤疾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肾病、糖尿病等病种患者开展随访,这些患者多为老年患者,他们经常忘记复查,经常因缺乏专业知识导致用药不当,对病情发展监管不当。中心医院的三级随访以电话随访、信件随访、登门随访、短信随访等方式进行。一级随访由住院医师执行,指导患者治疗用药、康复训练、定期复诊等;二级随访由医院中青年骨干专家执行,进一步为患者提供专业医疗指导;三级随访由医院服务营销部门执行,向患者了解对医务人员服务、技术的评价,征求患者对医院的环境、卫生、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等。
以三级随访为突破口,中心医院将逐步打造更大范围的随访服务体系,如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健康管家服务,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围绕职业病、常见病防治以及季节性保健、中医养生保健等内容,为团体患者定期举办健康科普知识讲座,保健知识讲座,定期举办免费专家咨询活动、义诊等,为患者提供预约专家、预约手术、预约检查、预约住院等服务。
随访工作使医院把服务的触角伸到院外,伸展到服务对象的生活之中,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医院在随访的基础上成立了医患联谊俱乐部,以特定病种患者为对象,定期组织授课、用药指导等活动。如肾内科成功举办肾友会,有会员140人。他们组织会员开办“肾病课堂”,指导用药,组织写作及摄影比赛,激励患者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医院还定期组织专家到社区到基层医院开展大型义诊,满足不同层面的诊疗需求。三级随访使医院对患者实现院内、院外全程管理,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实现有效服务,使医院的整体管理、服务体系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截止目前。三级随访已服务7543人次,举办义诊20多次,日门诊量增加27%,门诊患者投诉率减少35%。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
变“管事”为“管人”
中心医院把护理工作当作医院提升整体服务水平的重中之重,通过实行护理工作垂直管理、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星级服务评比、护理绩效考核质量与数量相结合等举措,让护士回到病人身边,对患者的护理采取责任包保,变护理工作“管事”为“管人”,为患者实行全程细致服务,如给患者剪指甲、洗头、擦浴等,给患者做健康指导,真正成为患者诊疗护理的贴心管家。
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改革护理模式为依托,实行护理工作垂直管理。所谓垂直管理就是改变原来的由科主任管护士长、护士长管护士的模式,而是采取分管院长、护理部、护士长、护士垂直直管的模式,使护士作为医院结构中基本单元的管家,转变成责任护士,为病人入院到出院担任整体护理负全责,为病人提供整体性、连续性、协调性、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模式。示范科室实施护理分组,护士包管病人,每位护士分管6到8人。模式转变,护理的方式随之转变。护理站的玻璃隔断被拆除,改建后的护理站以开放式的姿态亮相于患者面前。护士工作的场所就在病房,各护理单元主动撤掉护理站的座椅。护士不再一味地依附于医生,在医护活动中两者互相监督、互相协助。导入护理路径,规范护士行为,使护理工作规范化。在考核机制上,实行护理质量和数量相统一的原则,把“做多做少、做好做坏”进行量化,和绩效挂钩。采取星级评选的方式,激励护士队伍不断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通过上述举措,中心医院的护理服务水平得到巨大提升。2010年护理差错比2009年下降了66.7%,示范后患者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4.33%提升到95.83%,示范后患者的陪患率降幅达89.47%。医院的护理工作因由“事”到“人”,真正实现了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真正体现了公益性质。
双向转诊、远程会诊
让医疗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
中心医院日门诊接待患者量4000人次,患者最多时门诊量接近5000人次,给医院的医疗、服务等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和隐患。而基层医院患源匮乏,部分县乡医院经营困难,人才流失,诊疗水平下降。老百姓看病难,难就难在上大医院看病难、做检查难、住院难。老百姓看病贵,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群众看病贵,贵就贵在到大医院医疗费用高、陪护费用高。虽然吉林地区已经逐步实现全民医疗保障,但是转诊的农合、医保患者在三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小,外县区住院患者家属附带的陪患费、伙食费、交通费也随之增高。与此同时,基层医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水平相对较低,设备落后,无法发挥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不能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中心医院发挥中心示范作用,践行医改精神,计划成立以三甲医院为龙头的医院联合体。“医联体”与下级医院采取分级转诊和双向转诊的协作机制,为常见病、多发病病人提供基础医疗服务。与协作医院实现信息共享、专家共享、医疗资源共享、科研资源共享等。对协作医院实行免费人员培训、医院管理指导、医疗设备、物资无偿援助等扶持援助。各医院间建立卫生服务信息化网络体系,实现病历传送、检查结果异地查询、网上会诊、网上预约、建立健康档案、慢病管理等功能。切实实现区域医疗“一体化”,逐步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对偏远地区的患者,以及疑难危重患者的远程医疗,中心医院正酝酿打造吉林地区高端医学远程会诊中心。通过远程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组成上联国家级医院、专业科室、医学专家的远程会诊通讯网络体系,下联本地区各市、县、区级医院的基层远程会诊终端。充分利用区域外、区域内的高端医学专家资源,及时有效地为全地区居民提供高端医疗服务。通过远程会诊平台,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专科诊断、远程监护、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视频会议及双向转诊、远程预约等功能。有效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多元化发展,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深入推进医改
服务全方位 便捷更通透
伴随重点工作的有效推进,更多跟医改有关的工作也正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在门诊服务中,一卡通很快就要成为可能。医院与银行系统合作,逐步推行银联卡、医保卡、农合卡、就诊卡多卡合一。先诊疗后结算,持卡就诊简化就诊程序,极大方便患者就医。
成立“康乃馨”服务中心。设立“康乃馨”服务门诊和病房,尝试全新的医学服务模式。面向高端患者、特困无助患者、特殊需求患者,实行全程导诊、全程干预、全程跟踪服务,满足群众多层次医疗保健需求。
成立吉林市中心医院志愿者协会。招募院内退休职工、社会人士、在校学生、社会团体、城市居民等社会志愿者,来院为患者提供咨询、导诊、帮扶、宣传等志愿服务,以此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增进医患关系。
实施先心病、白血病减免医疗费用救治工作。拟组织顶尖专家、先进设备、优秀团队,采取市政府、医院和患者三方出资的形式,对先心病患儿、白血病患者进行减免救治。
借长吉一体化时机,医院与吉林大学联系,拟成为吉林大学吉林临床医院,重点解决医院人才培养、对外联系等问题。全力打造国家级全科医师培训基地。
绩效考核
指向患者需求和质量需要
伴随医改全面的推进,中心医院的绩效考核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中心医院经过科学论证、全新设计的绩效考核办法,以满足患者需求、提升医疗质量为指向。患者需要什么,质量管理需要什么, 绩效考核就指向哪里。将工作岗位和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风险程度和医疗安全等管理要素、技术要素、责任要素按照一定权重纳入考核范围,以医疗质量的高低来确立绩效考核的位次。机关后勤重点考核工作执行力、科风科貌、满意度测评和投诉情况,把工作执行力作为绩效重点。
在分配机制方面,根据不同岗位责任、贡献大小、技术难度、承担风险的程度,适当拉开分配档次,建立重质量、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机制。临床科室收入向一线、向高风险、高强度、高技术岗位倾斜;管理岗位收入向敬业、想事、干事、干成事的科室倾斜。
考核通过有效的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技术潜力,引导、调动优秀的医疗技术人才投身医疗服务;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职工的节约意识,控制运行成本。在医疗指标考核内容中,把“平均住院日”作为考核指标之一;在财务指标考核内容中,把“药占比”作为考核指标之一,显现了医院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患者的利益诉求,以绩效考核为“指挥棒”,引导科室摆脱单纯地依靠增加患者数量来实现增收的模式,而是在侧重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有效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中心医院的各项改革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执行到位,转变发展方式,使医院在短短3年里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医院以社会效益优先,全力践行医改,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让来中心医院的每一位患者都看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