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爱医院创建于1864年,是湖北省最早的西医医院,历经百余载的风雨征程,凭借百余年的拼搏进取,如今的普爱医院科室设备齐全,技术人才雄厚,特... [ 详细 ]
看,普爱医院如何“把护士还给病人”
时间:2013-02-21 16:08来源:求医网
生病住院,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个理大家懂。把这里个“理”落到实处,中国的大医院几十年都在摸索。
难度可想而知。不少人甚至有偏于负面的真切感受。护士们实在太忙了——陪诊取药、计账催费、配吊瓶、换药拔针……她本身就忙得脚不点地,其他的责任和义务说起来都显得苍白无力。
这里面既要向管理要效率,更要从技术找路径。连续多日,本报记者深入武汉市普爱医院的两个院区,在病房里真切得感受到一股服务高效、医患和谐的护理新风。
普爱医院,是武汉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2010年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他们从两个科室起步,逐步扩大到全院每个科室。
从第三方的角度,记者感受到医院确实是把护士和医生还给病人了。而作为患者们的话语,则是:“我们喊护士的时候,他们随时就到;我们没有喊她,他们也悄悄地来看过我们了。”
脑梗婆婆病发反复住院 护士鞋踏破病房门
普爱医院西院的高楼里,74岁的潘奶奶是最普通不过的一个病人。因为脑梗塞,老人曾多次住进神经内科病区。这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康复过程,除了医生及时而系统的治疗,更为繁重的巡查,都落带护理姐妹们身上。
可别小看了巡查。脑中风病人自主吞咽功能欠佳,呼吸和心跳情况也不一定稳定。及时地发现征兆,消除隐患,就成了患者延长寿命的生命线。
按病情分类,潘奶奶接受的是一级护理。除了日间的正常巡查以外,在医务人员减少的夜间,护士应当每两个小时巡查潘奶奶一次。
实际情况如何呢?
由于有了电脑的数字化管理,记者很轻松就在护士站检索到老人的很多治疗数据。以护士一天的护理为例,记者看到这样一系列数据。23点5分,护士姜丽巡查一次;2点,2点56分,3点52分,5点5分,6点8分,姜丽都先后巡视了潘奶奶的病情,呼吸是否平稳、面色是否正常、表情是否痛苦,此外,护士还观察了老人尿管是否通畅。
早上7点10分,另一名护士接班了,她叫张庆,继续观察了潘奶奶的病情,并做了小结。
记者检索记录发现每次住院记录非常清楚,从潘奶奶第一次住院那天算起,针对她一个人,累计记载在电脑管理系统的巡查记录就达到1975次。这还不算医生至少一天两次的日间查房、主任医师三级会诊、护士长巡查等等。
一位护士笑着说:只要是住在我们这里的病人,我们每天至少要认认真真看他20眼,比看家里的亲人都多、都仔细。
而这一切的代价,是什么呢?作为一级护理,患者每天需支付8元钱。
数字化管理 更把护士还给了病人
病人住院期间,打针吃药怕的是张冠李戴。移动护士站“医惠护理信息系统-PDA”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绝这种差错。
12月1日上午,在医院骨二科病房,护士黄红波拿着输液袋,白大褂的口袋里揣着一个PDA(一种类似于掌中宝电脑的电子产品),来到63床曾女士的床前,准备给她输液。只见她拿出PDA,用电子笔翻到63床的页面,对着输液袋上的瓶签条码一扫,立时PDA屏幕上显示,“通过执行”;接着,她将PDA对准录有病人基本信息的腕带一扫,PDA上屏幕上显示“执行成功”。
这时,黄红波再次核对病人的姓名、药名和剂量,并对63床说:“曾**,现在给你输液,输的是灯盏花素,是活血消肿的。”病人欣然地伸出手背……
11月30日,一个复合外伤的病人,住院45天后,办理出院时,打印了住院期间的明细账单后,他找到骨2科王志红护士长,说他11月3日那天外出办事,并未输液,而账单上却有记录。他质问,这是怎么回事?王护士长接过账单带病人来到电脑跟前,她点开“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中的“输液巡视明细”查询,结果显示,这位病人那天输液开始、结束的时间分别是下午4:09和5:12,还有所输药的名称、剂量,以及输液护士的姓名等情况。看完这些,病人恍然大悟地说: “哦,那天我是外出回来后输的液。”一场小纠纷无言地化解。
王志红说:“以往注射我们靠翻病历、翻本子、靠喊,现在电子化的扫描,把这一切都简化了,而且更准确。”
护理部乐汉娥主任介绍,医院自2011年5月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智能护士”以来,提高了护士执行医嘱的正确率和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护士劳动强度,还一定程度地降低了住院病人的隐性纠纷,有效保障了护理安全。
数字化管理 把医生还给病人
2010年,普爱医院使用HIS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后,医疗文件实行电子化管理,病人的病情资料全院各科共享,大大优化了医疗流程。
HIS系统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把医务人员从埋头书写病历等医疗文件的办公桌上解放出来。院长胡绍要求医生走出办公室,来到病床旁,多与病人沟通交流,把健康知识和保健方法教给他们。
床旁健教成为普爱医院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西院区内分泌科主任邓红艳,是乐于对病人传授健康知识的典范,她常常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教病人控糖饮食,比如自己弄来一些盘子、碗和一些模型水果蔬菜等,教病人科学搭配一日三餐的饮食。
呼吸内科卢桥发主任教慢阻肺患者深呼吸、雾化吸入排痰,教家属为病人拍背、改变体位促排痰;疼痛科医生郭晴晴教心因性疼痛患者认识疾病,并教他们如何减轻这种疼痛;肿瘤科王亚萍医师教病人做强身操,并给每个病人开不同的健康饮食处方等等。床旁健教使许许多多病人在住院期间学到了保健常识和解决小难题的方法。
最近出院的一位心血管内科病人说:“现在病房里看到医生的次数比以前多了,他们不仅讲医学常识,还解除我们心里的一些疑惑,让我们住院的心情更轻松。
数字化管理提高了重症病人救治成功率
武汉普爱医院西院区是武汉西大门的健康守护神。重症医学科常常收到意外群伤病员,每次紧急战斗都检验着重症医学科与医院整体快速反应能力与综合救治实力。
一天傍晚,有多名伤员送到医院。“群伤抢救预案”立即启动,未办理入院手续的病人直接进入急诊科抢救。
从重到轻,给每个病人做CT检查,初步判断病情后分诊。创伤外科潘跃进、骨科杨钟华、脑外科彭翔、放射科彭俊红、眼科旷琳、麻醉科杨文超等主任们,各就各位,为抢救做好准备。
抢救中,智能化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力助快速确诊。病人在影像科拍的片子,几分钟就传输到ICU病房电脑上,瞬时脑外科、骨科、ICU的主任们就围在电脑前对着清晰的颅脑、胸部、肢体等影像开展会诊,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由组长确定诊断、治疗方案。
3天后,病人病情稳定,都安全地转到创伤外科继续治疗。
重症医学科许涛主任介绍,在先进抢救仪器和智能化医疗信息处理系统的帮助下,2012年该科抢救急危重病人510人,急危重症病人抢救的成功率达95%。
据介绍,普爱医院投入1500万元实行智慧医疗管理建设,数字化管理在临床工作中全面应用,实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的初衷。据普爱医院西院内分泌科统计,原来护士站呼叫铃响铃的频率为6至8次/小时,如今大幅下降到1至2次/小时。
护士为患者洗头、床上擦浴从原来的8-10次/月、30次/月,分别提高到现在的30次、200次。目前综合满意度达到96%。
普爱医院党委书记李菊芬介绍,“移动床边护理模式”是普爱医院智慧医疗管理的成果,也是医院开展“三好一满意”和便民惠民的具体举措。医院的文化建设和内涵发展,在这里得到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