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始建于1946年10月,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江西省群... [ 详细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医院库 >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 医院动态 > 张茅: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不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张茅: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不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时间:2012-10-28 10:43来源:求医网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公立医院改革是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化医改三年来,在17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37个省级试点城市、2000多家公立医院开展了改革探索,在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内部管理、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十二五”期间是深化医改的攻坚阶段,也是实现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远景目标的关键时期。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继续紧紧围绕医保、医药和医疗三个重点环节,实行“三轮驱动”。作为“三轮”中的关键一环,公立医院改革是“十二五”期间深化医改的三项重点改革任务之一。按照中央要求,公立医院改革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要特别抓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同时深化和拓展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为此要重点做好5方面的工作。
一、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县级公立医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龙头,是广大农村居民看病就医的重要场所。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转换运行机制,提升服务能力,是贯彻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内在要求,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环节,是统筹城乡卫生发展的重要举措。与城市医院相比,县级医院不存在复杂的办医主体,外部管理体制和内部治理机制相对单一,推动改革的难度也相对较小。县级医院率先推进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可以为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积累经验、创造条件。为此,中央决定在公立医院改革中首先推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决定在全国选择311个县(市)作为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中央财政对每个县(市)补助300万元,带动和引导地方给予更多的财政投入,适时启动第二批改革试点,为到2015年全面推开改革奠定扎实基础。
推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全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试点县级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要采取财政、医保、价格等政策联动的方式予以补偿。一是落实政府财政投入政策。继续完善和强化政府在县级医院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承担公共服务等6个方面的投入责任。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化解医院长期债务,减轻医院的运行压力。二是发挥医保补偿作用。到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随着医保筹资水平的提高逐步提高参保群众的报销比例,调整和完善基本医保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缩小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之间的差距,既扩大广大群众普惠性的受益程度和水平,也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提供重要的筹资来源。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总额预付、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付费方式,切实发挥医保在规范服务、提升效率、控制费用等方面的激励约束作用。三是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同时合理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护理、手术等项目价格,实现医药服务价格的有升有降,既维护医疗机构的生存和发展,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又不增加人民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
(二)改革人事分配制度。科学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县级医院用人自主权,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加强人员绩效考核,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等人员倾斜,适当拉开差距,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
(三)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急救服务体系、薄弱科室和核心科室建设,使县级医院发挥农村地区医疗服务中心、技术指导中心和业务管理中心的作用。依托远程信息平台开展远程诊疗工作,提升县级医院重点疾病服务保障水平。积极培养或引进县内学科带头人。经批准可在县级医院设立特设岗位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合理确定财政补助标准,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招聘优秀卫生技术人才到县级医院工作。
二、继续推行便民惠民措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公立医院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满足群众就医方便、负担减轻、质量提升的要求。大力推行便民惠民措施,是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最直接的手段,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深化医改以来,各地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出发点,推出了一系列看得准、见效快的便民惠民措施,这些措施在群众明显受益的同时,对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也形成倒逼机制。从这个角度而言,推行便民惠民措施也是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举措。
在今后的公立医院改革中,我们将紧紧围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优化质量为导向,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继续巩固便民惠民措施成果,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一)改善就医环境。继续深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全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优化医院诊疗环境和流程,推广便民门诊和优质护理服务。积极探索先看病、后付费服务模式,实行“一站式”服务。
(二)控制费用增长。改革传统的按项目付费方式,着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行差别化的政策措施,推动医保支付政策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拉大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报销比例。严格大型医疗设备准入和二、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管理,重点加强对高风险、高费用技术的准入管理。促进公立医院合理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推广适宜技术。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积极推动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实施成本核算与控制。
(三)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大力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缩短平均住院日,推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完善以电子病历建设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网络。
三、加强上下联动,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
实行上下联动,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有利于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有利于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改革成果,也有利于深化和拓展公立医院改革的实际成效。
积极构建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要切实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积极开展对口支援。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经验,加大投入,建立机制,完善政策。城市医院要加强对县级医院、县级医院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帮扶指导和人员培训,支持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和定期轮训。可以从城市三级医院选聘一批有管理经验的业务骨干到对口支援的县级医院担任院长、副院长或科主任。鼓励和引导城市大医院在职或退休的骨干医师到县级医院执业。通过政府给予政策支持、职称晋升、荣誉授予等措施,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到县级医院长期执业。
(二)支持医疗联合体的发展。鼓励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探索建立紧密型的医疗联合体和医疗集团,促进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下沉优质卫生资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针对一些地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卫生服务可及性差的现实情况,在政府的支持下,组织和引导医疗卫生机构采取多种方式,长期为边远和医疗水平欠发达地区提供对口支援和巡回医疗服务。积极推动城市大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使病人就近就便地获得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减少就医成本,惠及人民群众,充分体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四、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多元化办医格局形成
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有利于提供多层次、多样性的医疗卫生服务,扩充医疗资源供给,也有利于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竞争压力,激发改革的内在动力。深化医改明确提出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201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从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执业、监管和发展等方面进一步细化了促进社会办医工作的具体政策措施。卫生部门完善了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外资办医审批程序和条件、医师多地点执业、医疗机构等级评审等配套政策,明显改善了社会办医的执业环境,促进了社会办医持续健康发展。
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提出,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要达到总量的20%左右。为实现这一目标,下一步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强化设置规划。加快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在优质资源相对充沛的区域,新增卫生资源优先考虑引进社会资本。严格控制公立医院的无序扩张,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探索开展公立医院改制试点,鼓励社会资本对部分公立医院进行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投入。引导民营医疗机构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形成与公立医院功能互补、良性有序的市场竞争格局。
(二)改善执业环境。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卫生部门要加强与其他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主动协调解决社会办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着力推动落实民营医疗机构在价格、税收、土地等方面政策,保证在机构准入、医保定点资格、重点学科建设、职称评审、继续教育等方面保证民营医疗机构享受和公立医院一样的待遇。
(三)提升服务水平。鼓励三甲公立医院对口支援综合实力较弱的民营医疗机构,扶持其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政府在政策、资金安排等方面予以必要保证。支持和鼓励将符合条件的民营医疗机构成为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不断提升社会办医的整体医疗、教学、科研能力。同时,将民营医疗机构作为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施范围,切实加强人才培训机制建设。鼓励具备较强实力的民营医疗机构对口支援薄弱地区县、乡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强社会办医的影响力。
(四)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推行全行业和属地化管理,将民营医疗机构纳入统一的医疗机构评审评价体系和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体系,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组织专家对其执业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引导民营医疗机构规范执业,做到服务与监管并重。
五、统筹兼顾,同步推进其他配套改革
公立医院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改革难度大,涉及多种复杂利益关系的调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为确保公立医院改革顺利推进,必须同步推进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和卫生信息化建设等配套改革。
(一)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提高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宣传医务人员中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通过建立医疗责任保险、第三方调解机制等途径合理调处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人才培养。加快建立健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制度,落实相关培训经费和在培医师的待遇保障,继续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定向培养,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步伐。加大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推进医师多地点执业。
(三)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进一步扩大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范围,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建设,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国家、省、市或县三级卫生信息平台,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信息化网络。同时,加快居民健康卡的推广应用,方便居民看病就医和开展健康管理。
深化医改、增进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已经十分明确,任务更加繁重、工作更加复杂、责任更加重大。我们将进一步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