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始建于1928年,由爱国华侨和地方知名人士为弘扬中山先生“天下为公,造福社会”的精神捐资兴建而成。时任厦门大学... [ 详细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医院库 >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医院动态 > 常见急症的救治
常见急症的救治
时间:2012-10-28 15:29来源:求医网
一.意识障碍
意识是机体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并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有意义的应答。意识障碍是对内、外环境应答能力减退和完全消失,昏迷是意识障碍最严重的类型。
意识障碍分级:一级是嗜睡,但能唤醒,能用言语或运动作出反应;二级是昏睡,较强刺激能唤醒,言语、运动较少。三级是浅昏迷,对声音、强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等强刺激有反应,生命体征平稳。四级进入深昏迷,病人对所有刺激都没有反映,这是昏迷的最严重状态。
昏迷的常见原因:颅脑外伤,急性中毒,中风,糖尿病,癫痫大发作,感染。
症状:剧烈头痛,有可能是脑出血,颅内感染、颅内压升高;低热可能是颅内感染、低血糖和酒精中毒等;高烧要考虑甲亢危象、下丘脑出血、药物中毒、颅内或全身感染等问题;精神症状有脑炎、颞叶癫痫等。
现场检查可查看气道是否畅通,以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伴随症状:呼吸气味如果是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氨味:肝昏迷;尿臭味:尿毒症;大蒜味:有机磷中毒。皮肤、黏膜有瘀点、瘀斑则考虑是脑炎、败血症,樱桃红考虑一氧化碳中毒;皮肤潮红、干,瞳孔小,病人躁动或者完全昏迷,可考虑感染或酒精中毒。
现场救护原则: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积极打电话送医就诊。
二.休克
休克是由多种病因作用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全身组织和脏器灌注不良,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及脏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分类:心源性休克,由心脏病导致心功能障碍所致;感染性休克,由病源微生物及其毒素入侵造成;低血容休克:创伤、出血、烧伤、严重腹泻;过敏休克:青霉素等药物和食物过敏等。
症状:面色苍白、口唇紫干;肢端湿冷,全身出汗;脉搏细弱而快;血压降低;烦燥不安,神智淡漠;尿量减少或无尿。
如何诊断:一看二问三摸四听。
现场救护原则:拨打急救电话;平卧位,下肢抬高,呼吸困难者上半身适当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伤病人的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消除、减轻导致休克的病因:止血、保暖或降温;有条件吸氧;速送医院抢救治疗。
三.晕厥
俗称昏厥、晕倒。一时性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性意识丧失。特点:突然发生、很快恢复。经常发生晕厥者,应到医院检查。
原因:心源性晕厥;血管反射性晕厥;血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
症状:发病前多数没症状,少数有头晕、恶心;发作时,患者突然发生短暂的意识丧失,无法维持正常姿势而就地摔倒。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数秒钟或数分钟后自行清醒。易伴发头颈部外伤。
现场救护原则:迅速让病人就地平卧,抬高下肢;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维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者吸氧;监测呼吸、脉搏和血压。
患者清醒后,仍有大汗淋漓,持续头晕、头疼,恶心呕吐,胸闷,脉搏过快、过慢或脉率不整齐,血压严重低于、高于正常,持续口唇紫干,或者苍白、青紫,需迅速拨打急救电话。
四.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继而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
冠心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病死率达23%,而感染病死率为19%,肿瘤12.6%。
原因: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某个分支完全堵塞,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常见诱因:剧烈运动,抽烟,饱餐,寒冷,情绪激动。
主要表现:胸痛;胸闷或胸部不适。
次要表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晕厥,排便感,血压低,濒死感,脉搏增快或减慢或不规则。
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烟,大量饮酒,冠心病家族史。
现场救护原则: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卧床,安静,不要搬动病人,缓解病人紧张情绪;帮助病人处于疼痛最轻的体位,解开衣领和腰带;有条件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症状无缓解,十分钟后可再含服。同时可嚼服阿司匹林(无禁忌症者);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呼吸、循环情况,发现心搏骤停立即心肺复苏;专业急救人员到达,遵从医嘱。
五.猝死和心搏骤停
猝死是本世纪医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平素身体“健康”或病情稳定,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称为猝死。同时满足下述三个条件方可诊断为猝死:患者已经死亡;患者是因病死亡;患者的死亡时间是不可意料的。
猝死是除自杀、他杀、中毒、药物过敏及其他意外所致的非自然死亡。WHO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1小时内发生的猝死,90%以上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所致。
心搏骤停是指患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失去泵血功能,血液循环立即中断,如果得不到及时抢救,就会死亡或猝死。
心脏骤停的原因有各种疾病,最多见的是心脏疾病,非心脏疾病中有重症胰腺炎或出血、糖尿病酮症、肿瘤等;另外还有意外事件,如溺水、中毒、触电、外伤、麻醉等。
如何判断心脏骤停:意识丧失;紫绀、叹气样呼吸或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可有短暂抽搐,二便失禁;瞳孔散大。
救护原则:紧急呼救,启动EMS系统;迅速判断病人的意识、呼吸、循环情况;室颤是导致心搏骤停和猝死的主要原因,应早期实施体外心脏除颤器(心前区捶击1次);除颤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六.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脑出血有脑实质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有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
脑出血经常是有高血压的病人,而缺血性中风往往没有高血压;脑出血经常在激动和活动时发生,缺血性中风往往发生在安静时。
现场救护原则:早发现、早呼救、早治疗。拨打急救电话;保持呼吸道通畅;安静卧床,头部抬高(出血者);禁食、禁水;有条件吸氧;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运送时尽量减少颠簸。
七.糖尿病昏迷
糖尿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引起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分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Ⅰ型)约占5%,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约占90%-95%。
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性糖尿病昏迷;低血糖昏迷;感染;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糖尿病足。
分型:分为高血糖昏迷和低血糖昏迷。高血糖昏迷有酮症昏迷和高渗昏迷。
高渗性非酮性糖尿病昏迷: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糖尿病史,血糖控制不理想;烦渴多饮、多尿、厌食、恶心、疲乏无力、嗜睡;神经系统症状:定向障碍、幻觉、癫痫、单瘫或偏瘫;明显失水:皮肤弹性降低、眼眶凹陷、口唇干裂、脉搏细速、血压降低。
低血糖昏迷:有糖尿病或体格瘦弱;进食较少或较长时间未进食;先兆表现:面色苍白、心慌、全身无力、手抖腿软、出汗、饥饿感等;发病后表现:神智不清、呼之不应、四肢瘫软、皮肤湿冷等。
现场救护原则:拨打急救电话;出现低血糖先兆时,立即补充糖类物质;安静卧床,保持气道通畅;有条件者立即检查血糖,鉴别昏迷性质;迅速送至医院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