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普宁医院
哈尔滨市普宁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隶属于哈尔滨市民政局的国家二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承担着哈尔滨市8区10县(市)“三无”(无法定监...
[ 详细 ]
- 【类型】三级 / 专科医院
- 【电话】0451-88083438
- 【网址】www.hrbpuningyy.cn
- 【地址】190米步行至 市政府大厦站1站乘坐 125路, 在 北岸明珠站 下车550米步行至 前进道口站 9站乘坐 215路, 在 普宁医院站 下车50米步行至 普宁医院
出停诊公告更多>
暂无内容
医院特色更多>
- 暂无内容
国家规范医疗收费 实际收费却是明降暗升
时间:2012-10-30 15:54来源:求医网
昨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平在北京表示,各地应加快降低药品价格和规范医疗服务收费的工作进度。
然而,广州市卫生官方网站日前公布,今年的第三季度广州人均一次的诊疗费高达150元,人均一次住院费用超过了1100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了4.9%和6.96%。近几年来,广州地区的医疗费用持续上升,针对越来越高的“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的呼声,今年我省对医疗服务价格做了调整,但实际上医疗费用依然节节拔高。市民纷纷质疑,何时才能真正让医疗费降下来?
官方公布看病住院费用“涨声不断”
昨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平在全国物价局长会议上表示,国家将继续分批降低政府管理的药品价格,并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将配合有关部门制止医疗服务中存在的大处方、乱检查、乱收费的行为,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负担,加快降低药品价格和规范医疗服务收费的工作进度。
记者从广州市卫生局日前公布的第三季度全广州地区各级医院的医疗费用情况上却看到,目前广州人均每一次的诊疗费用是150元,跟去年同期的143元相比,增加了4.9%,比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高出了7元和9元。最高的为省属医院,人均每一次的诊疗费为193元。其中尤以肿瘤医院等专科医院最高,人均一次诊疗费有的高达862元。住院病人平均每天的住院费用为836元,跟去年同期的768元相比,增长了8.85%,其中省属医院高达1241元。平均每次住院医疗费用为11094元,跟去年同期的10372元相比,增长了6.96%,费用最高为省属医院。跟今年的第一、第二季度相比,涨幅都在700元以上。同时公布的数字还显示,门诊病人中,药费比重超过了50%,而住院病人的药费比重在40%以内。
人大代表医疗卫生机构不能产业化
“现在市民中都流传着‘小病看医生、大病自己买药吃’的说法,说到底,还是医疗费过高让市民望医生畏。”从事多年医疗教育工作的市人大代表李亭亭认为,这虽然有医院本位主义的弊病,也有体制的问题。如今的医院的公益性不明显,更多的是把医疗卫生当成了一种产业,作为产业,再由于经费不足的情况,医院要经营和发展,考虑的必然便是从中获利。在这种情况下,患者肯定是得不到实惠。因此,要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医疗机构的体制问题,首要的一点是不能把医疗卫生当作产业化,它应当是既有产业化又有事业化的社会机构。
医院说法降价风并未刮到医院
广州某医院医务科的一位负责人认为,从本次公布的医疗费用来看,药费的比重和出院病人的住院天数并没有降下来,病床的使用率仍然很高,这说明我省所做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并没有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这不排除一些医院在故意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了病人住院必须支付的病床费、护理费等费用,另外医生在处方中,没有根据实际情况使用降价药,因此造成了医疗费居高不下,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广州一家三甲医院的院长介绍,如今的药品招标权都是归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由他们来定中标药品,而医院按规定只能在中标药品中进药,不管中标药品贵了还是便宜了,医院都没有选取择的余地,医院根本无法按市场的需求来进药品,只能贵进贵卖,因此,要形成真正的市场机制,药品进医院不能一刀切,应是由医院根据市场需求来定价。
药商“换壳不换药”暗提价
原来24粒一瓶药卖24元,如今卖12元以为降价实际只有12粒
“药价虚高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据市人大代表李亭亭女士介绍,她曾经作过个调查,一种用于动脉硬化的的脑X宁药品,去年一瓶50粒装的价格是4元多钱,平均不到一角钱一粒,到了今年的七八月份,又出来一种新包装,一瓶为32粒,价格是18元,平均一粒药的价格就超过了5角钱,其名称、成分和功效却没有变。还有一种叫作“七XX安”的中成药,原来的价格是一瓶24元24粒装,后来变成了12元多一瓶,可是瓶子里的颗粒也改成了12粒。药厂在推出这些新包装时,给人的感觉是降了,实际上价格却不变或是上涨。
李亭亭还说,买这些药品的,一般都是慢性的心脑血管病人,每天就得吃三粒,需要的是长期服用,仔细算一下,患者一个月需要服药120粒,如果是新包装的,需要的60元,旧包装仅为10元,其利润是原来的5倍,难怪患者的医疗费会一年比一年提高。
医生看病开药方专拣贵药开
明明可用6000元国产货,偏要你用4万多元进口的
李亭亭还认为,目前市民看病费用居高不下,除了部分药商采用明降暗升手法抬高药价之外,也和医院监管以及一线医生有关。越贵的药品其利润越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比如黄连素,常用来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的有效药物,由于价格便宜,医生在
给病人开同类功效的药物时,多以进口药品代替,显然患者又得多付一些冤枉的药钱。曾经有一位区级医院的医生
然而,广州市卫生官方网站日前公布,今年的第三季度广州人均一次的诊疗费高达150元,人均一次住院费用超过了1100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了4.9%和6.96%。近几年来,广州地区的医疗费用持续上升,针对越来越高的“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的呼声,今年我省对医疗服务价格做了调整,但实际上医疗费用依然节节拔高。市民纷纷质疑,何时才能真正让医疗费降下来?
官方公布看病住院费用“涨声不断”
昨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平在全国物价局长会议上表示,国家将继续分批降低政府管理的药品价格,并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将配合有关部门制止医疗服务中存在的大处方、乱检查、乱收费的行为,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负担,加快降低药品价格和规范医疗服务收费的工作进度。
记者从广州市卫生局日前公布的第三季度全广州地区各级医院的医疗费用情况上却看到,目前广州人均每一次的诊疗费用是150元,跟去年同期的143元相比,增加了4.9%,比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高出了7元和9元。最高的为省属医院,人均每一次的诊疗费为193元。其中尤以肿瘤医院等专科医院最高,人均一次诊疗费有的高达862元。住院病人平均每天的住院费用为836元,跟去年同期的768元相比,增长了8.85%,其中省属医院高达1241元。平均每次住院医疗费用为11094元,跟去年同期的10372元相比,增长了6.96%,费用最高为省属医院。跟今年的第一、第二季度相比,涨幅都在700元以上。同时公布的数字还显示,门诊病人中,药费比重超过了50%,而住院病人的药费比重在40%以内。
人大代表医疗卫生机构不能产业化
“现在市民中都流传着‘小病看医生、大病自己买药吃’的说法,说到底,还是医疗费过高让市民望医生畏。”从事多年医疗教育工作的市人大代表李亭亭认为,这虽然有医院本位主义的弊病,也有体制的问题。如今的医院的公益性不明显,更多的是把医疗卫生当成了一种产业,作为产业,再由于经费不足的情况,医院要经营和发展,考虑的必然便是从中获利。在这种情况下,患者肯定是得不到实惠。因此,要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医疗机构的体制问题,首要的一点是不能把医疗卫生当作产业化,它应当是既有产业化又有事业化的社会机构。
医院说法降价风并未刮到医院
广州某医院医务科的一位负责人认为,从本次公布的医疗费用来看,药费的比重和出院病人的住院天数并没有降下来,病床的使用率仍然很高,这说明我省所做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并没有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这不排除一些医院在故意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了病人住院必须支付的病床费、护理费等费用,另外医生在处方中,没有根据实际情况使用降价药,因此造成了医疗费居高不下,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广州一家三甲医院的院长介绍,如今的药品招标权都是归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由他们来定中标药品,而医院按规定只能在中标药品中进药,不管中标药品贵了还是便宜了,医院都没有选取择的余地,医院根本无法按市场的需求来进药品,只能贵进贵卖,因此,要形成真正的市场机制,药品进医院不能一刀切,应是由医院根据市场需求来定价。
药商“换壳不换药”暗提价
原来24粒一瓶药卖24元,如今卖12元以为降价实际只有12粒
“药价虚高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据市人大代表李亭亭女士介绍,她曾经作过个调查,一种用于动脉硬化的的脑X宁药品,去年一瓶50粒装的价格是4元多钱,平均不到一角钱一粒,到了今年的七八月份,又出来一种新包装,一瓶为32粒,价格是18元,平均一粒药的价格就超过了5角钱,其名称、成分和功效却没有变。还有一种叫作“七XX安”的中成药,原来的价格是一瓶24元24粒装,后来变成了12元多一瓶,可是瓶子里的颗粒也改成了12粒。药厂在推出这些新包装时,给人的感觉是降了,实际上价格却不变或是上涨。
李亭亭还说,买这些药品的,一般都是慢性的心脑血管病人,每天就得吃三粒,需要的是长期服用,仔细算一下,患者一个月需要服药120粒,如果是新包装的,需要的60元,旧包装仅为10元,其利润是原来的5倍,难怪患者的医疗费会一年比一年提高。
医生看病开药方专拣贵药开
明明可用6000元国产货,偏要你用4万多元进口的
李亭亭还认为,目前市民看病费用居高不下,除了部分药商采用明降暗升手法抬高药价之外,也和医院监管以及一线医生有关。越贵的药品其利润越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比如黄连素,常用来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的有效药物,由于价格便宜,医生在
给病人开同类功效的药物时,多以进口药品代替,显然患者又得多付一些冤枉的药钱。曾经有一位区级医院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