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徐医附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急救、康复等功能任务为一体的,淮海经济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 [ 详细 ]
灌注治疗技术的突破,膀胱肿瘤患者的福音 泌尿外科获2010年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
时间:2013-02-28 14:22来源:求医网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后复发率高达40 %-70 %,给无数患者带来痛苦。膀胱灌注化疗药物防止复发被广泛应用,不同药物灌注方案有效率不等,但复发率仍达44 %。上世纪90年代初,徐医附院泌尿外科在谢叔良教授的指导下,在国内率先开始膀胱灌注疗法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经过多年临床验证,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0年郑骏年、孙晓青、王军起、温儒民多位教授的研究成果《白介素Ⅱ联合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获得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
白介素Ⅱ联合卡介苗膀胱灌注
徐医附院郑骏年副院长介绍,早期的膀胱肿瘤可以保留患者膀胱,但需要进行长期膀胱灌注治疗。单纯使用卡介苗膀胱灌注,有效率约65%,但临床反应及副作用较大,患者难以长期坚持。如何改进膀胱灌注方法以有效预防复发,减少灌注毒副作用,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课题。
1995年徐医附院泌尿外科温儒民教授在国内率先进行该课题的研究。研究发现,患者全身免疫功能低下是膀胱肿瘤复发的重要因素,白介素Ⅱ和卡介苗能显著增强患者膀胱局部免疫功能和全身免疫状态,有利于预防复发。据此采用白介素Ⅱ联合卡介苗膀胱灌注,并进行不断的技术改进,灌注后患者免疫功能得到改善,肿瘤免疫应答能力增强,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膀胱肿瘤复发。
这项新技术采用白介素Ⅱ与卡介苗联合膀胱灌注,使卡介苗用量大大减少,患者术后每周灌注 1次,8周后改为每月灌注1次至2年。这种治疗方法既保证了灌注疗效,又减少了卡介苗的毒副作用和膀胱刺激症,使患者易于耐受,便于长期治疗。10余年来该院对400余例膀胱肿瘤患者使用此疗法,使肿瘤复发率控制在20%以下。目前,这项技术已在省内淮阴二院、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及徐淮周边市县的1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开展。
白介素Ⅱ与化疗药物联合膀胱灌注
徐医附院泌尿外科并不满足,为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王军起教授等几位研究人员又开始新一轮实验。通过不断摸索,发现白介素Ⅱ和丝裂霉素一起使用,也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经过研究采用丝裂霉素和采用白介素Ⅱ联合卡介苗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总有效率达93 %。
王军起教授介绍了一个病例。我市一位患者1995年时被确诊膀胱肿瘤,当时手术后采用单用卡介苗膀胱灌注,时隔不久病情复发,又进行二次手术。术后选择白介素Ⅱ 联合卡介苗膀胱灌注,但是效果还是不够理想。针对该患者的病情,专家在治疗方法上再次进行调整,采用白介素联合丝裂霉素治疗的方法,为该患者进行膀胱灌注。经过两年的治疗,该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多年来随访病情也没有复发。
此外,徐医附院泌尿外科还创造性地将具有强大非特异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绿脓杆菌外毒素与特异性具有靶向作用的膀胱肿瘤单克隆抗体相连接,制备成靶向抗人膀胱癌免疫毒素,通过体外及体内试验,研究了其抗瘤作用,临床使用后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挑战难题、追求卓越、服务患者、造福社会。作为江苏省政府规划的苏北地区医疗技术指导和服务中心,徐医附院拥有1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1个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点,多年来医疗技术水平一直稳居省内先进行列,部分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苏北及周边省份疑难病、危重病的诊疗做出了较大贡献。肿瘤生物治疗这一世界先进、极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技术,已成为徐医附院消灭肿瘤、拯救患者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