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方法都有哪几种
时间:2016-05-05来源:求医网
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方法都有哪几种?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母亲和新生儿的血型不一样而产生的抗体导致的,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红细胞膜的缺陷,另一个是红细胞酶。在治疗新生儿溶血病之前一定要作出详细的诊断,以便治疗,那么,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方法都有哪几种呢,临床上可以通过症状及产前进行诊断。
一、新生儿溶血病的症状诊断:
1、核黄疸:核黄疸不是新生溶血病的典型症状,只是常见的临床症状,由急性胆红素脑病引起,表现为智力、听力、运动障碍、发育不良、手足徐动等。
2、贫血:贫血也是新生儿溶血病典型的临床表现,在黄疸消退后出现。出现此症状的原因是大量红细胞被破坏。Rh溶血病患者会出现肝脾肿大、心力衰竭、重度贫血的临床症状;ABO溶血病患者会出现轻度贫血、全身水肿、面色苍白、胸腔积液、呼吸窘迫的临床症状。
3、黄疸:黄疸是新生儿溶血病典型的临床表现,在发病初期出现。出现此症状的原因是Rh血型不合,出现症状时新生儿的皮肤明显与正常婴儿不同,皮肤颜色为黄色,而颜色不断变深。若因ABO血型不合而发病的新生儿,多在2日-4日内出现黄疸。黄疸出现的同时血清胆红素也会快速上升。
二、新生儿溶血病的产前诊断:
1、产前诊断:孕妇在产前应先进行检查,检查后孕妇就可初步了解新生儿情况及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病。孕妇若有不良产史,需与丈夫一起检测血型。若血型不合,要检测抗体。
2、出生后诊断:如母子血型不合,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要检测新生儿的胆红素。若发现黄疸,要及早治疗,若无任何发现,则在观察一段时间。
以上就是“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方法都有哪几种”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广大患者朋友。此外,血清胆红素检测可诊断出患儿是否有新生儿溶血病的倾向,溶血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细胞减少,早期新生儿血红蛋白<145g l="">6%);血涂片有核红细胞增多(>10/100个白细胞)。血清总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增加,溶血病患儿生后黄疸逐渐加深,胆红素水平呈动态变化,需每天随访2-3次。
查看更多关于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方法都有哪几种的相关常识>>
推荐阅读
- 新生儿溶血病治疗方法 |
- 新生儿溶血病病因 |
- 新生儿溶血病饮食 |
- 新生儿溶血病专家 |
- 新生儿溶血病医院
- 新生儿溶血病治疗指南 |
- 新生儿溶血病症状 |
- 新生儿溶血病检查 |
- 视频 |
- 新生儿溶血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