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疾病的六个症状
时间:2016-05-11来源:求医网
孩子的健康状况是父母的最大担心,外在的身体健康易于发现,也更容易快速的就医进而治愈。然而内在的心理健康如同隐藏的炸弹一般,较难察觉,也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大隐患。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多动,经常干扰其他小朋友?闷闷不乐,入睡困难?情绪不好,手足无措?孤僻,不合群?经常被老师投诉?家长多半以为这是孩子顽皮,智力有问题或者是性格不好,其实,这也许是孩子出现了心理行为疾病,需要进行治疗,家长打骂或者置之不理,都无法解决问题。因此,家长们须对儿童心理疾病引起重视,通常这些疾病会体现在以下几点症状:
1.吮吸手指,在婴儿时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为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2.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这种儿童常伴睡眠不安、抽动。
3.屏气发作,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强直,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0.5-1分钟,长则2-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小儿。
4.口吃,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儿童在5岁前发生。
5.言语发育延迟,则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6.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儿童,因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下,发生说话时言语中断、或出现一种保持沉默不语的现象,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多在3-5岁时起病。
以上就是关于儿童心理疾病的症状介绍,当我们清楚并且了解了儿童的心理病的症状,我们就可以很快的从表象发现孩子是否存在这样或那样心理问题,进而开始着手解决。我们在营造舒适的外部环境的同时也给予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灵乐园,让他们更健康安全的成长!
【本文由西宁昆仑医院供稿】
查看更多关于儿童心理疾病的六个症状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