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疾病是如何保健的
时间:2016-05-11来源:求医网
儿童时期的心理具有明显的特征,依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培育,孩子的心理是会健康的发展的。如出现了下来的心理表现,说明儿童心理已经出现了问题,对父母发出了预警信号,要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由于育儿知识老化及欠缺,不少家长都认为孩子只要吃好、不生病就是健康,很少关注孩子幼小的心灵。很多家长都认为精神和心理领域的问题只有成年人才会发生,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哪那么儿童心理疾病的保健方式有哪些?
1.建立温暖的家庭,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尽量满足儿童的情感需要,在儿童心理健康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性格不和、分居或离婚,家庭成员感情不融合,父母工作太忙,很少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甚至将孩子寄养在外,都会使孩子得不到家庭温暖,造成孩子情感冷淡、精神紧张、性格怪异以及产生不良行为等一系列问题。
2.满足儿童独立性的要求 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其独立性要求越来越强,常常要求自己独立做一些事情,由"我自己来"。如果大人干涉过多,事事包办,则会使儿童向两极发展,引起儿童的不满和敌对情绪,产生反抗行为,形成任性、执拗等不良性格,儿童的独立性被扼杀,促使儿童形成依赖性强、懒惰、怯懦、自卑等不良性格。
3.当孩子提出独立性要求之后,家长要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实现那些合理而又可能达到的愿望,对于那些不合理的要求或一时难以实现的愿望,家长要向孩子解释清楚,使之心服口服,不要强行限制或包办代替。
4.要尊重儿童的自尊心。在教育儿童时,如果不注意方法,常常批评、指责和打骂,不注意给孩子留"面子",常在孩子的同伴面前或外人面前数落孩子的不是,责骂惩罚孩子,使孩子在同伴中抬不起头、没有地位。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大大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的憎恨、敌对和紧张情绪,促使孩子养成报复、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因此,家长和老师不应把儿童单纯地看成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而任意地去批评、指责,要尊重他(她)们,多用表扬、肯定、鼓励的正面教育,使其自尊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5.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的作用在儿童期是很大的,家长、老师、同伴及周围其他人的言行对儿童人格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的孤僻、胆怯、固执、恐惧、说谎等不良行为往往都是从父母处习得的。因此,要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父母和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一举一动都要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社会生活环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儿童的病态心理和不良行为许多都是因为生活环境不良,或太单调贫乏所致。如儿童整天生活在一个父母经常吵架、彼此感情冷淡、家庭气氛紧张的环境时,使孩子长期处于精神紧张、感情饥饿的状态,这种儿童必然是情感冷淡、精神萎靡不振、缺乏安全感,甚至对人有敌对情绪和攻击行为。
【本文由西宁昆仑医院供稿】
查看更多关于儿童心理疾病是如何保健的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