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鼓管阻塞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时间:2016-05-16来源:求医网
过去都采用中耳负压治疗法治之,如穿刺,插穿引流,仅能获得短暂疗效,不能达到长期治愈。Misurya于1976年首次采用腭帆张肌腱缩短术,即病人取父子卧垂头位,在第三磨牙后内方翼钩处,用1%利多卡因作粘膜下局部浸润麻醉,于翼钩端外侧做2厘米弧形切口,暴露翼钩,并沿翼钩向深层内外两侧剥离出腭帆张肌腱,用3°尼龙线在翼钩两侧穿过腭帆张肌腱,包绕翼钩,予以缩短结扎(图1),一般可缩短0.5厘米,症状多能解除。我们看看专家为我们介绍咽鼓管阻塞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方法有3种:
1.自行吹张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基本上对机体没有损伤。就是用擤鼻涕的方法,只是两手指捏紧鼻孔,不要放松,手指一松,是把鼻涕擤出来,不松就维持了鼻咽部高气压。高气压将咽鼓管冲开时,感觉有气流进入中耳腔,产生胀感。
2.橡皮球吹张法 这是较为常用的器械吹张方法,即波利策法。让患者含水一口,术者将波利策氏球前端的橄榄头塞于患者一侧前鼻孔,另侧前鼻孔以手指紧压之,告患者将水吞咽下,于吞咽之际,术者迅速捏紧橡皮球。在患者吞咽时,软腭与咽后壁贴紧,鼻腔和咽喉的通道关闭,此时咽鼓管本应开放,从球内压入鼻腔的空气以较大的压力聚集到鼻咽部,即可挤进咽鼓管、鼓室。
3.金属导管吹张法 也称为“欧氏管吹张法”。用一根金属导管,从患者的鼻腔轻轻插入,术者凭手感对准其咽鼓管咽口,然后用一个橡皮球对准导管吹气,这各方法压力更大,容易吹通闭塞咽鼓管。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将患者的鼓膜吹破。
在生活中要注意多休息,不能有过激的行为,要积极的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对治疗是有帮助来了也不必太过担心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就可以了。
【本文由西宁长城医院耳鼻喉科供稿】
查看更多关于咽鼓管阻塞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