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的发病原因
时间:2016-05-19来源:求医网
直肠息肉是指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腺瘤(乳头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等)、儿童型息肉、炎性息肉、息肉病等。多因粪便慢性刺激引起,是常见的直肠良性肿瘤,单发性居多,也可多发性。直肠息肉多数是带蒂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肿物,可在肠腔内上下移动。其蒂的大部分是肠黏膜由于肠蠕动或粪便牵拉延长的结果。因此患者看病时常述大便带黏液或脓血,排便时有紫色圆形肿物脱出肛门外的表现。
直肠息肉的发生原因至今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炎症刺激:直肠黏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黏膜的息肉生成,这与黏膜的炎症充血、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的瘢痕逐渐收缩,黏膜形成息肉状,又因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黏液潴留而发病。
2.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直肠黏膜上皮,或有其他原因造成黏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3.遗传因素: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4.饮食因素:两者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样息肉形成的基础。
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现在对于直肠息肉是什么以及他的发病原因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都已经了解了吧,希望这些能够帮助到大家,为了能够更好的去预防这个疾病的出现,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吃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
【本文由西宁长城医院肛肠科供稿】
查看更多关于直肠息肉的发病原因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