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药疹比较常见
时间:2016-08-22来源:求医网
药疹,就是我们在用药之后,身体上出现的一些严重的过敏反应。很多时候,治疗药疹,我们应该将一些平时较为常见的药疹了解清楚。这样的话,才能够根据不同的药疹症状进行有效治疗,因为不同的药疹致病因素也是不一样的。那么,都有哪些常见的药疹需要我们重视呢?
(1)荨麻疹病人首次用药时,有一个潜伏期4-20天后,才出现风疹块,以后再用同样的药物,仅隔几小时或数分钟即可发病。致病的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头孢菌素(先锋霉素)与利舍平、心得安、冬眠灵、麻黄碱、阿司匹林、苯巴比妥、普鲁卡因、肾上腺素、呋喃唑酮、异烟肼、磺胺类等。
(2)固定性红斑每次发病都在同一部位,有紫红色斑,呈圆形或椭圆形,其中央常有水疱,还有发热等症状。致病药物有安宁、苯巴比妥钠(鲁米那)、阿米妥、速可眠、氯丙嗪、保泰松、奎尼丁与水合氯醛、阿司匹林、肼苯哒嗪、甲氨蝶呤,以及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磺胺类等。
(3)多形红斑利眠宁、氯丙嗪、青霉素、链霉素与水合氯醛、阿司匹林、氯磺丙脲、磺胺类等药物可以诱发。
(4)结节性红斑诱发该病的药物有青霉素、可待因、阿司匹林、磺胺类、碘类制剂、溴类制剂等。
(5)苔癣样药疹诱发该病的药物有氯喹、利眠宁、奎尼丁、甲基多巴、对氨基水杨酸等。
(6)光敏性药疹有的人应用某种药后,受日光照射部位出现红斑、水肿、小疱等急性皮炎。一般发生在使用药物后数小时内。致病的药物有安宁、利眠宁、脑复新、利舍平(利血平)、四环素、氯喹与呋塞米(速尿)、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甲磺丁脲、氯磺丙脲、甲氨蝶呤、长春新碱,以及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磺酰脲、磺胺类等50余种。
(7)红斑性狼疮样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能诱发或加重红斑性狼疮,典型症状于中央呈紫色凹陷,边缘红色隆起成椭圆形。致病的药物有青霉素、四环素、雷米封、保泰松、氯丙嗪与甲基多巴、苯妥英、呋喃咀啶、磺胺类等。
(8)痤疮型药疹 由于药物作用毛囊皮脂腺部分,使皮脂腺的机能增强和肥大,或使毛囊阻塞的结果。引起此类反应的药物有异烟肼、胰岛素、苯巴比妥、水合氯醛、东莨菪碱与四环素类、激素类、溴制剂、碘制剂类等。
(9)全身剥脱性皮炎为比较严重的药疹,一般首次用药后潜伏期在10天以上,体温多为390c左右,开始像湿疹、猩红热型药疹,继而脱下大量的片状鳞屑,层层叠叠,病情严重者,毛发、指甲也会脱落。致病的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安乃近、保泰松、普鲁本辛、氯喹、苯巴比妥、复方阿司匹林等。
(10)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是最为严重的药疹,死亡率很高。初为鲜红或紫红色水疱,以后变成棕黑色,1-4日内即遍布全身,并有很多呈皱纹的松弛性大疱,不仅侵犯皮肤,也会波及眼、鼻、口腔、食道等粘膜。皮肤极易擦破、粘膜易脱落,体温常达40℃左右。引起此病的药物多为青霉素、四环素、保泰松、阿托品、异丙嗪、苯巴比妥、磺胺类、解热止痛药等。有的中成药及中药也会招灾惹祸,引起药疹,如六神丸、云南白药、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与穿心莲注射液,以及一些单味药,诸如贝母、葛根、丹参、红花、紫草、槐花、大青叶、千里光等。
以上这些,就是我们较为常见的几种药疹,也是我们应该要了解的药疹症状。很多人不知道治疗药疹需要我们了解一些什么东西,这样的话就导致遇到药疹的时候,很多人感觉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很容易就会耽误治疗。希望大家都能够早日康复。
【本文由北京华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医院供稿】
查看更多关于哪些药疹比较常见的相关常识>>
药疹医院更多>
-
-
陕西省皮肤性病防治所
三甲
029-87315858
-
-
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
Notice: Undefined variable: vy in /opt/A/www/qiuyi/application/views/newjbk/articleInfo.php on line 153 二甲
0515-88399668
-
-
温州东瓯医院
Notice: Undefined variable: vy in /opt/A/www/qiuyi/application/views/newjbk/articleInfo.php on line 153 二级
400-0629588
-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甲
021-52889999
-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010-83572211
-
-
国内人民解放军第100医
三甲
0512-65165909

皮肤科疾病
- 肛周湿疹
- 包皮过长
- 皮肤肿瘤
- 祛斑美容
- 过敏性皮肤病
- 痤疮
- 小儿皮肤疾病
- 皮肤科疾病
- 黄褐斑
- 毛发移植
- 手汗症
- 颜面潮红
- 鸡眼
- 日晒伤
- 脚气
- 体癣
- 念珠菌病
- 汗管瘤
- 紫癜
- 毛囊炎
- 甲沟炎
- 黑痣
- 皮脂腺囊肿
- 多汗症
- 胼胝
- 头皮毛囊炎
- 掌跖脓疱病
- 痈
- 冻疮
- 痒疹
- 结节性痒疹
- 天疱疮
- 多形红斑
- 萎缩纹
- 药疹
- 黄色瘤
- 结节性血管炎
- 色素性荨麻疹
- 寻常型牛皮癣
- 压迫性荨麻疹
- 连续性肢端皮炎
- 毛囊角化病
- 皮肤瘙痒
- 玫瑰糠疹
- 跖疣
- 股癣
- 过敏
- 人工性荨麻疹
- 糜烂型脚气
- 脱发严重
- 脓性指头炎
- 奶癣
- 痣
- 干燥综合征
- 淋巴管炎
- 暗疮
- 白化病
- 白色糠疹
- 白癣
- 斑秃
- 瘢痕疙瘩
- 扁平疣
- 卟啉病
- 糙皮病
- 淀粉样变病
- 多肌炎
- 蜂窝织炎
- 汗斑
- 汗疱疹
- 红皮病
- 甲癣
- 甲周炎
- 脚癣
- 结节性红斑
- 疥疮
- 口周皮炎
- 口周湿疹
- 老年疣
- 老人斑
- 毛囊虫病
- 脓疱疮
- 皮肌炎
- 皮炎
- 千日疮
- 丘疹
- 雀斑
- 妊娠痒疹
- 日光性皮炎
- 褥疮
- 瘙痒症
- 色汗症
- 神经性皮炎
- 手癣
- 太田痣
- 外阴毛囊炎
- 外阴皮肤脂溢性
- 外阴色素痣
- 夏季皮炎
- 癣
- 寻常疣
- 疣
- 脂膜炎
- 足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