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先天性白内障
时间:2016-09-12来源:求医网
先天性白内障的病因有很多种,统计显示先天性白内障中19%与风疹病毒有关,21%与系统性疾病有关,8%与遗传因素有关,6%与眼部疾病有关,还有少部分与早产及围产期的疾病有关。其中最常见的相关病症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约23%的先天性白内障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而遗传性的先天性白内障最常见的是显性遗传,隐性遗传较少见。
先天性白内障分类
(1)前极白内障:因胚胎期晶状体泡未从表面外胚叶完全脱落所致。为品状体前囊膜中央局限性混浊,多为网形,大小不等,可伸人品状体皮质内,或表面突出于前方内,因此又称锥形白内障,为前囊下上皮增生所致。多为双侧,静止不发展。由于混浊范围不大,其下皮质透明,对视力影响不大。
(2)后极白内障:因胚胎期玻璃体血管未完全消退所致。为晶状体后囊膜中央局限性混浊,边缘不齐,可呈盘状、核状或花萼状。多为双眼发生。多数为静止性,少数为进行性,由于混浊位于眼屈光系统的结点附近,对视力有一定影响。
(3)冠状白内障:与遗传有关。多为品状体皮质深层周边部圆形、椭圆形、短棒状、哑铃状混池,呈花冠状排列,品状体中央部及周边部透明,为双眼发生,静止性,很少影响视力。
(4)点状白内障:晶状体皮质各部散在灰白或蓝色混浊小点,点与点间皮质透明,发生在m生后或青少年期,为双眼性、静止性,一般不影响视力。
(5)核性白内障:较常见的先天性白内障。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隐性遗传,也有散发性。胚胎期和胎儿期均受累,呈致密的白色混浊,但皮质完全透明。多为双眼发病。瞳孑L缩小时视力障碍明显,瞳孔散大时视力显著增加。
(6)绕核性白内障: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白内障。因晶状体在胚胎某一时期的代谢障碍所致,可能与胎儿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低血钙及母体营养不足有关。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混浊位于透明晶状体核周围的层间因此又称板层白内障。有时在此层混浊之外,又有一层或数层混浊,各层之间
仍有透明皮质间隔。最外层常有“V”字形混浊骑跨在混浊带的前后,称为“骑子”。常为双眼发生,静止性。视力明显受碍。
【本文由邯郸爱眼医院供稿】
查看更多关于如何区分先天性白内障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