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腺瘤疾病常用辅助检查方法
时间:2015-02-09来源:求医网
甲状腺腺瘤一般不产生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无意中发现颈前肿物,肿瘤生长缓慢,长期内改变不多。体检时多见单发性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质韧,边界清楚,无压痛,可随吞咽活动,那么诊断甲状腺腺瘤的常用辅助方法有什么?
1.基础代谢率
测定基础代谢率(bmr)是指人体在清醒、空腹、安静和无外界环境影响下的能量消耗率,可以了解甲状腺的功能状态。
基础代谢率正常值为士10%;+20%~+30%为轻度甲亢,+30%~+60%为中度甲亢,+60%以上为重度甲亢。基础代谢率也可用基础代谢率测定器测定,较为可靠。为简便起见,临床上常根据脉率和脉压计算。计算公式为:基础代谢率=(脉率十脉压)-111.
2.甲状腺摄碘率测定
正常甲状腺在24小时内摄取的碘量为总量的30%~40%,吸碘高峰在24小时以后。如果在2小时内甲状腺摄取的碘量超过总量的25%,或者在24小时内摄取的碘量超过总量的50%,且吸碘高峰提前出现,都提示有甲亢。缺碘性甲状腺肿也可能会出现摄碘量增高,但吸碘高峰一般正常。
3.b超
多用于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区别甲状腺结节是囊性还是实性。了解结节的位置、大小、数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4.131碘或99m锝扫描
用于比较甲状腺结节与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性密度,了解结节的性质。密度较正常增高者为热结节,与正常相等者为温结节,较正常减弱者为凉结节,完全缺如者为冷结节。绝大多数甲状腺癌均为冷结节,但冷结节不一定都是恶性。甲状腺腺瘤可表现为温结节、凉结节或冷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可表现为冷结节,是由于血液循环不良,结节内常发生退行性变,形成囊肿而引起。
5.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
甲状腺激素即血清四碘甲状腺原氨酸(l,也称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该测定是甲状腺功能测定中最基本的试验。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值t.5~12弘g/ml,t3 l10~,150n9/mⅰ。甲亢时,血清t3的增高较t4更为敏感。
6.颈部x线吞钡透视或摄片
了解气管和食管有无受压和移位,是否有胸骨后甲状腺肿。
7.穿刺细胞学检查
可以明确甲状腺肿块的性质。方法是用直径0.7~0.9mm的细针,直接刺人结节,从2~3个不同方向进行穿刺抽吸,然后涂片进行病理学检查。
查看更多关于甲状腺腺瘤疾病常用辅助检查方法的相关常识>>

肿瘤科疾病
- 多发性骨髓瘤
- 胃癌
- 结肠癌
- 软组织肉瘤
- 肿瘤与疼痛
- 肺癌
- 食管癌
- 食管良性病变
- 淋巴瘤
- 胃癌
- 结肠癌
- 肿瘤与疼痛
- 软组织肉瘤
- 直肠癌
- 肿瘤疾病
- 肺癌
- 甲状腺癌
- 食管癌
- 纵隔肿瘤
- 垂体腺瘤
- 脊髓肿瘤
- 颅内肿瘤
- 泌尿系肿瘤疾病
- 软组织肉瘤
- 胸主动脉瘤
- 乳腺癌
- 乳腺纤维腺瘤
- 肝癌
- 肝血管瘤
- 胰腺癌
- 妇科肿瘤
- 小儿血液肿瘤
- 小儿肿瘤
- 小儿骨肿瘤
- 眼眶病眼肿瘤
- 骨肿瘤
- 脊柱肿瘤
- 鼻咽癌
- 口腔颌面肿瘤
- 皮肤肿瘤
- 肾癌
- 前列腺癌
- 膀胱癌
- 黑色素瘤
- 间质瘤
- 宫颈癌
- 骨癌
- 胶质瘤
- 脑动脉瘤
- 听神经瘤
- 垂体瘤
- 颅咽管瘤
- 脑瘤
- 子宫癌
- 淋巴癌
- 卵巢癌
- 血管瘤
- 脂肪瘤
- 胰腺肿瘤
- 阴茎癌
- 贲门癌
- 脑胶质瘤
- 脂肪肉瘤
- 肺腺癌
- 肉瘤
- 非霍奇金淋巴瘤
- 舌癌
- 错构瘤
- 骨瘤
- 软骨瘤
- 甲状腺腺瘤
- 骨巨细胞瘤
- 软纤维瘤
- 神经胶质瘤
- 颈部血管瘤
- 软组织肿瘤
- 外阴肿瘤
- 非骨化性纤维瘤
- 残胃癌
- 早期乳腺癌
- 输尿管肿瘤
- 浆细胞瘤
- 食管平滑肌瘤
- 中耳癌
- 小肠肿瘤
- 胆囊肿瘤
- 骨髓瘤
- 骨样骨瘤
- 皮肤纤维瘤
- 霍奇金淋巴瘤
- 蔓状血管瘤
- 小儿血管瘤
- 脑垂体腺瘤
- 肾盂癌
- 睾丸肿瘤
- 胸腺癌
- 炎性乳腺癌
- 鼻血管瘤
- 肠癌
- 肠肿瘤
- 唇癌
- 大肠癌
- 胆管癌
- 胆脂瘤
- 腹部肿块
- 睾丸癌
- 结直肠癌
- 口腔癌
- 淋巴管瘤
- 鳞状细胞癌
- 毛囊瘤
- 脑血管瘤
- 尿道癌
- 气管肿瘤
- 上颌窦癌
- 肾错构瘤
- 肾肿瘤
- 嗜铬细胞瘤
- 外阴癌
- 外阴浸润性鳞癌
- 外阴平滑肌肉瘤
- 外阴乳头状瘤
- 外阴脂肪瘤
- 胃平滑肌瘤
- 纤维肉瘤
- 心脏内粘液瘤
- 星形细胞瘤
- 胸腺瘤
- 胸腺囊肿
- 牙龈癌
- 牙龈瘤
- 眼部肿瘤
- 胰腺囊肿
- 阴道癌
- 尤文氏肉瘤
- 原位癌
- 粘液表皮样癌
- 蛛网膜囊肿
- 胃肠道癌
- 胃恶性淋巴瘤
- 胃畸胎瘤
- 肠系膜动脉瘤
- 肠系膜囊肿
- 肠系膜肿瘤
- 肠血管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