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措施
时间:2014-10-22来源:求医网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使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的方法包含避孕类、激素类药物,手术治疗会留下疤痕,对患者的阳气损伤较大。不管是哪种疗法,患者都应做好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的护理工作,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子宫内膜异位症需要注意哪些呢?通过本文给大家做一个详解介绍:
一、减少激素类药物用量,配以中药治疗
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激素依赖性疾病,故西医治疗以激素为主,但疗程长,往往需要半年以上,且副作用较大,有男性化表现,闭经,绝经期综合症等,治疗期间尽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缓解,但随之而来又给患者带来新的病痛,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如中西医结合,可先用激素疗法治疗1~2个月见效后即可停用,继而改服中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舌脉辨证施治,以活血化瘀为主,分别治以疏肝理气,温经散寒,益气升阳,清热,补肾等法,同时结合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口服不同的汤药以调整月经周期,特别是在经期活血化瘀因势利导,使原有陈旧性瘀血病灶随经血而去,同时又可防止新的瘀血病灶产生。消除了痛经,并可起到调经助孕的作用,即减少了激素药的用量,又使机体阴阳达到平衡,气血调畅,祛除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而且中药无明显副作用,在治疗期间可以妊娠,患者容易接受。
二、人工流产术后用中药进行预防性治疗
从临床报道看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上升与人工流产、宫内置环密切相关,为降低本病的发病率,可采用中药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口服中药促进宫内瘀血排出,以降低手术的应激反应,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平衡,清除人流术时倒流盆腔的血液和防止宫内血液倒流,减少本病的发生率,从预防角度看中医中药治疗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补肾活血将可能成为今后治疗的方向
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产生主要是血瘀所致,故在治疗上始终不离活血化瘀。近年来有人研究认为是由于肾虚而致血瘀,尤其是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原因的80%以上是由于高泌乳血症,卵泡发育障碍,黄体不健与未破裂卵泡黄素化所致,采用补肾养髓,疏肝活血化瘀,使本病的受孕率进一步提高,因此认为中医辨证应以肾虚、肝郁血瘀更为科学。还有人认为温肾药确有类似内分泌激素作用,能调节性腺和肾上腺功能,并激发肾上腺释放皮质素。另外补肾药具有一定的雌、孕激素样作用,因此补肾活血有可能成为今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向,人们将期待着一种新的方法和药物治疗本病,无副作用且可治愈疾病。
温馨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要求包括治疗期间的要求和治疗过后的要求,护理的根本是固本清源、恢复体质,补充治疗中损失的营养物质。为了做到这些,还应在饮食上多多注意,多食用补虚益气的食品。
查看更多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措施的相关常识>>

妇产科疾病
- 妇科炎症
- 妇科肿瘤
- 宫颈糜烂
- 月经不调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卵巢囊肿
- 外阴白斑
- 乳腺增生
- 女性不孕
- 妇科疾病
- 子宫肌瘤
- 盆腔炎
- 耻骨联合分离症
- 乳头溢液
- 积乳囊肿
- 绝经
- 功血
- 阴道痉挛
- 卵巢性不孕
- 原发性痛经
- 子宫性不孕
- 妊娠期急性脂肪
- 急性宫颈炎
- 慢性子宫内膜炎
- 妊娠呕吐
- 宫颈性不孕
- 霉菌性外阴炎
- 妇科检查
- 细菌性阴炎
- 盘腔炎
- 子宫息肉
- 输卵管积水
- 产褥期乳腺炎
- 乳头内陷
- 卵巢炎
- 乳房胀痛
- 白带异常
- 崩漏
- 闭经
- 滴虫性外阴炎
- 滴虫性阴道炎
- 附件炎
- 黄体囊肿
- 结核性阴道炎
- 卵泡囊肿
- 霉菌性阴道炎
- 输卵管炎
- 外阴炎
- 细菌性阴道炎
- 阴道炎
- 子宫颈息肉
- 子宫颈炎
- 子宫内膜息肉
- 子宫内膜增生
- 子宫肉瘤
- 子宫脱垂

-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方法 |
-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 |
- 子宫内膜异位症饮食 |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专家 |
- 子宫内膜异位症医院
-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指南 |
- 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 |
- 子宫内膜异位症检查 |
- 视频 |
- 子宫内膜异位症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