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病因有哪些
目前已证实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先证者的同胞50%受累。大约50%肥厚型心肌病是由7个编码收缩蛋白基因突变引起,其中肌球蛋白重链基因突变占30%~40%。虽然相同基因突变所致的HCM亲属间常有显著不同的临床表现,但有几项研究表明肥厚型心肌病的表型主要由遗传缺陷所决定,如特定的形态学改变及猝死的发生等均与某种基因突变有关。
1、原癌基因表达异常: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的活化与心肌肥厚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细胞内fos,myc和H-ras癌基因不同程度升高,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和甲状腺素在心肌肥厚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其促进原癌基因表达增强有关。去甲肾上腺素通过α受体激活磷酸肌醇/蛋白激酶-C系统而激活原癌基因。原癌基因参与心肌肥厚的形成,并可能是肥厚型心肌病的始动因素之一。
2、儿茶酚胺异常:Grover-McKay等的研究表明,心脏内可能存在儿茶酚胺受体,服用致临界高血压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肥厚型心肌病;刺激肾上腺素能神经可增加左室流出道的压力梯度并降低左室舒张顺应性,而β受体阻滞药可逆转上述反应;胎儿在发育期室间隔不成比例的增厚和心肌纤维排列紊乱之所以不能正常消退,可能是由于去甲肾上腺素和心肌受体之间存在缺陷而受阻所致,提示机体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和(或)机体对儿茶酚胺的过度敏感,可引起心脏功能和形态变化,导致肥厚型心肌病。
3、钙调节异常:肥厚型心肌病仓鼠心肌细胞内钙增加,维拉帕米可起预防和治疗作用,实验性钙超载可引起心室舒张功能损害,用钙拮抗药可改善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症状,高血钙常与肥厚型心肌病共存(47%~72%)。上述事实提示钙调节异常可能参与了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病,但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4、多因素作用:散发性病例可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具体机制不明。

- 肥厚型心肌病治疗方法 |
- 肥厚型心肌病病因 |
- 肥厚型心肌病饮食 |
- 肥厚型心肌病专家 |
- 肥厚型心肌病医院
- 肥厚型心肌病治疗指南 |
- 肥厚型心肌病症状 |
- 肥厚型心肌病检查 |
- 视频 |
- 肥厚型心肌病咨询
- 友情链接:
- 肥厚型心肌病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