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因素
时间:2015-02-10来源:求医网
肥厚型心肌病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但近年来由于在代谢、遗传和分子水平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两者的分界已模糊不清。继发性肥厚型心肌病在婴儿多见,常见原因有:
(1)小婴儿母亲患妊娠期糖尿病和胰岛细胞增殖症:妊娠期糖尿病使孕妇高血糖,造成胎儿也高血糖,从而刺激胎儿胰腺β细胞增生、肥大及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的增多使胎儿机体内对胰岛素敏感的组织器官,如脂肪、肌肉、肝脏和心脏等体积可增加50%,而造成心肌肥厚。孕妇患胰岛细胞增殖症(nesidioblastosis)时,可直接造成孕妇高胰岛素血症,从而也使胎儿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同样可造成心肌肥厚。
(2)代谢缺陷病:如肉碱缺乏症、糖原贮积病、戈谢病、GM1和GM2神经节苷脂沉积病。代谢缺陷病是由于各种代谢酶的缺陷导致体内糖原、脂质等物质在心肌、肝脏等部位的沉积,在心肌组织中沉积而造成心肌肥厚。如糖原贮积病Ⅲ型(Pompe病)即是由于缺乏α-1,4-葡萄糖苷酶(酸性麦芽糖酶),引起糖原储积于肌肉和心脏,造成心肌肥厚。
(3)Noonan综合征: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约1/3伴有此综合征,而此综合征中约25%有肥厚型心肌病,组织学上很难与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区分。
(4)内分泌紊乱:垂体前叶过度分泌生长激素,可导致全身组织增生、肥大及物质代谢紊乱,使几乎所有的肢端肥大症患者心脏肥大,少数形成HCM。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发肥厚型心肌病,与生长激素促进蛋白合成、使心肌细胞DNA合成增加、促进心肌肥大有关,同时全身脏器增大及高代谢亦使心脏负荷加重。动物实验表明,神经生长因子能引起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及心肌肥厚;带有人的血管紧张素-Ⅰ受体(ATI-R)的基因模型[TGR(h-ANF-hAT1-R2)]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受体的输入可能是心肌肥厚的独立决定因素,同时发现钙的内环境改变亦可引起心肌肥厚,提示内分泌紊乱与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内分泌紊乱引起的HCM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不同,其心室肌同轴性增厚,而非室间隔不对称性肥厚或乳头肌、心尖部局限性肥厚,同时有心腔扩大,而无左室流出道狭窄。
查看更多关于继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因素的相关常识>>
- 肥厚型心肌病治疗方法 |
- 肥厚型心肌病病因 |
- 肥厚型心肌病饮食 |
- 肥厚型心肌病专家 |
- 肥厚型心肌病医院
- 肥厚型心肌病治疗指南 |
- 肥厚型心肌病症状 |
- 肥厚型心肌病检查 |
- 视频 |
- 肥厚型心肌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