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辩证治疗月经不调
时间:2016-12-01来源:求医网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属于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一旦患上往往会出现腹痛、经期出血异常等症状,因此,患者要尽快治疗,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也在逐渐的增多,如物理疗法、宫腔镜疗法等等,那么,中医如何辩证治疗月经不调?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具体介绍吧。
1、经迟
治法: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适用于月经不调患者。
主穴:气海、三阴交、归来。
配穴: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
操作:气海、三阴交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归来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温针灸。
方义:气海可益气温阳,温灸更可温经散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而和血调经。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可调理气血而调经。
2、经早
治法: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适用于月经不调患者。
主穴:土穴、关元、三阴交、血海。
配穴: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
操作: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
方义: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月经不调症见行经延后,量少,质清稀,小腹隐隐作痛,喜温喜按,伴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稀软。治疗月经不调可用艾附暖宫丸。症见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伴头晕眼花,心慌失眠,面色苍白或萎黄,手足麻木。治疗可选用当归丸、八珍益母丸、当归红枣颗粒等。症见月经延后,量少色黯有块,伴小腹胀痛,胸胁乳房作胀。治疗月经不调选用七制香附丸或元胡止痛片。
温馨提示:“中医如何辩证治疗月经不调”的内容介绍到此,建议看中医的女性月经不调患者,很多得中药方剂都可用于月经不调治疗,但即使同样是月经不调,中医所使用的中药也可能不完全相同。所以如果需要服中药治疗月经不调,建议较好由正规的中医辨证施治,不要自己随便服中药。
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关于中医如何辩证治疗月经不调的相关常识>>

妇产科疾病
- 妇科炎症
- 妇科肿瘤
- 宫颈糜烂
- 月经不调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卵巢囊肿
- 外阴白斑
- 乳腺增生
- 女性不孕
- 妇科疾病
- 子宫肌瘤
- 盆腔炎
- 耻骨联合分离症
- 乳头溢液
- 积乳囊肿
- 绝经
- 功血
- 阴道痉挛
- 卵巢性不孕
- 原发性痛经
- 子宫性不孕
- 妊娠期急性脂肪
- 急性宫颈炎
- 慢性子宫内膜炎
- 妊娠呕吐
- 宫颈性不孕
- 霉菌性外阴炎
- 妇科检查
- 细菌性阴炎
- 盘腔炎
- 子宫息肉
- 输卵管积水
- 产褥期乳腺炎
- 乳头内陷
- 卵巢炎
- 乳房胀痛
- 白带异常
- 崩漏
- 闭经
- 滴虫性外阴炎
- 滴虫性阴道炎
- 附件炎
- 黄体囊肿
- 结核性阴道炎
- 卵泡囊肿
- 霉菌性阴道炎
- 输卵管炎
- 外阴炎
- 细菌性阴道炎
- 阴道炎
- 子宫颈息肉
- 子宫颈炎
- 子宫内膜息肉
- 子宫内膜增生
- 子宫肉瘤
- 子宫脱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