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
时间:2015-02-10来源:求医网
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消化道的一种常见的症群:嗳气、上腹部或胸部胀闷,或烧灼样疼痛。这些症状不限于某一单个器官或疾病的过程,可有多种病因,而且这些症状往往不能与病理变化联系起来,甚至内镜和X线检查所发现的也不能来解释症状的因果关系。国内学者将这类病人诊断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
通常认为“消化不良”,其实是指上腹部和胸骨后疼痛、嗳气、腹胀和肠鸣。进食后可使疼痛加剧或减轻。另外,包括厌食、恶心、排便习惯的改变以及焦虑或抑郁等症群,但通过各种检查,确找不到溃疡或肿瘤的病理变化。目前国际上诊断本病的标准有:
1.功能性消化不良通用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慢性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喂养困难等上消化道症状,持续至少4周。
(2)辅助检查:内镜检查未发现胃、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管炎,也无上述疾病史。B超、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
(3)实验室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
(4)无糖尿病史,结缔组织病,肾脏疾病及精神病。
(5)无腹部手术史。
2.罗马Ⅱ诊断标准罗马Ⅱ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采用了成人的标准,具体如下:
下列症状在12个月内至少出现12周,但无须连续:
(1)上腹部持续性或复发性疼痛或不适感。
(2)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3)排便后不缓解,大便的次数及形状无改变。
查看更多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的相关常识>>
-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方法 |
-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 |
- 功能性消化不良饮食 |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 |
- 功能性消化不良医院
-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指南 |
-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 |
- 功能性消化不良检查 |
- 视频 |
- 功能性消化不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