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肿瘤(小儿肝脏肿瘤)

小儿肿瘤的综合治疗措施
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及免疫治疗是小儿肿瘤的四大治疗手段,具体的小儿肿瘤治疗方案应根据小儿内科、外科、放射治疗科及辅助科室的医师的密切配合,结合患儿的肿瘤类型、分期、机体的功能状况制定。
(一)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大多数小儿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措施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手术前化疗可使巨大肿瘤缩小以便于手术切除;手术后化疗可显著提高长期生存率和治愈率。化疗要遵循早期、联合、足量、全程的原则。由于化疗药物的毒性大、副作用多,故化疗前要充分了解化疗药物的作用特点及副作用,衡量利弊,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并做好防治化疗并发症的一切准备。
(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小儿恶性实体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完全或最大限度地切除瘤体及(或)其周围组织。手术治疗宜早不宜晚,术前应全面了解和尽可能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充分估计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准备好相应的防治措施;准备适量的血液制品。术中留取肿瘤组织做冰冻切片;对术后拟行放疗者应在术野放置银夹做定位标志,有下列情况者暂不宜手术:①恶液质、严重贫血、营养代谢紊乱,不能在短期内纠正者;②重要脏器有功能障碍者;③严重传染病和高热不能耐受手术者;③肿瘤浸润固定或瘤体较大,不能连同受累组织器官或肢体一并切除者,可先行化/放疗后再行手术治疗;⑤肿瘤广泛转移者。
(三)免疫治疗-生物反应调整战略
生物反应调整战略是近年来提出的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肿瘤的第四治疗程式。在正常情况下,肿瘤与宿主的免疫防御之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若在某些体内外因素的影响下,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可使肿瘤处于优势地位,得以发生、增殖和扩散。BRM战略是采取调整机体缓肿瘤免疫反应的手段或制剂,来改变宿主和肿瘤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与以往的免疫治疗比较,BRM最突出的一点是更注意了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如提高T细胞、NK细胞和多核白细胞的缓癌活性,而且更注意应用调节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以及生长因子、分化因子对肿瘤细胞的调节,在增强缓肿瘤免疫反应的同时,要求清除或调变免疫遏制性细胞。
(四)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肿瘤分两大类,一类是血液系统肿瘤,如白血病或恶性淋巴瘤,虽然也要进行强化疗以取得缓解,但移植前的预处理本身,同时也是对肿痛的彻底治疗;另一类是非血液系统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为强烈化疗提供条件。造血干细胞来源亦分两种,一种是自身造血干细胞,这特别适用于骨髓无肿瘤细胞浸润、对化疗药物敏感的肿瘤;另一种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这适用于一切适合用造血干细胞配合治疗的肿瘤。如果化疗效果很好,如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除非是极高危病例,或复发病例,一般不主张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五)对症及支持治疗
从治疗肿痛的角度考虑,化疗/放疗的强度越强,其长期无病生存的机会越大;但从化/放疗的毒副作用考虑,则其强度越强,毒副作用亦越大。理想的化疗/放疗强度,应该是在病人可以耐受,或不会由于化/放疗的副作用而致死的情况下,尽量应用足够强度的化疗药物或放疗剂量,这是最难把握之处,要根据肿瘤的类型及临床分期,病人的机体功能状态,治疗的条件(如隔离措施、支持疗法的水平、医生的经验、护理水平等)来决定。如有条件,可用最强烈的非致死剂量,使周围血白细数下降到 0.5×10^9/L或更低,在上述情况下也可继续化疗,直至完成疗程。化疗强度可从药物剂量、联合用药种类、疗程之间休息期的长短来调整,力求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完成多种较大剂量药物的联合应用,而病人又不会死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 友情链接:
- 小儿肿瘤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