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中医诊断方法
时间:2015-02-25来源:求医网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常见於下腹部手术如阑尾切除术后。往往在术后4~5天,肠蠕动已恢复并已排气并开始进食后,突然出现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可伴低热,但一般无绞窄现象。如上所述,这种粘连为纤维素性,绝大多数可自行吸收而愈,可给予对症处理,一般不须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中医诊断方法:
瘀结型证候:腹部剧烈痛疼,痛有定处而拒按,按之痛甚,腹胀较重,常可扪及包块,伴有胸闷气促,恶心呕吐,便秘,无矢气、发热、小便黄赤,舌质红甚或绛紫,苔黄腻,脉弦数或洪数。
辨析:气滞血瘀,肠道脉络不通故出现腹痛剧烈、腹胀;血瘀日甚,固定不移,故痛有定处而拒按;气机逆乱,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故可见恶心呕吐,无矢气。病情继续发展,瘀而化热,热络肠间,湿热蕴结可出现脘腹剧痛、发热、小便黄赤,舌质红或绦紫,苔黄腻,脉弦或洪数。甚者可出现阴寒内盛、中阳虚弱之证,属正邪相持阶段。
查看更多关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中医诊断方法的相关常识>>
推荐阅读
- 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法 |
- 粘连性肠梗阻病因 |
- 粘连性肠梗阻饮食 |
- 粘连性肠梗阻专家 |
- 粘连性肠梗阻医院
- 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指南 |
- 粘连性肠梗阻症状 |
- 粘连性肠梗阻检查 |
- 视频 |
- 粘连性肠梗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