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平底足)

常见扁平足的致病因素
扁平足患者多见于青少年,其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主诉一般为足部疼痛、肿胀,在站立或行走后时间久后尤为严重。常见病因分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常见扁平足的致病因素。
扁平足主要是由于某些原因使足骨形态异常、肌肉萎缩、韧带挛缩或慢性劳损造成足纵弓塌陷或弹性消失所引起的足痛,又称为平底足或平足症。
扁平足是病因主要有:
(1)遗传因素。
(2)先天性足骨畸形。
(3)足部外伤或慢性劳损。
(4)足内在肌或外在肌力弱或麻痹、痉挛。
(5)外八字。
(6)后跟外翻。
(7)X型腿。
(8)拇趾外翻。
(9)肥胖。
(10)老人性机体退化。
(11)发育期骨骼生长过快。
(12)营养不良。
(13)长期穿穿过硬鞋底。
扁平足的临床分类:
扁平足在临床上分为姿势性平足症、痉挛性平足症和强直性平底足。临床表现主要为久站或行走时足部疼痛或不适,站立时跟外翻、足扁平、前足外展,舟骨结节处肿胀压痛,休息减轻,晚期发展为痉挛性平足,并可引起骨性关节炎并发症。部分病人有家族史。
本症可发生于儿童及青壮年,若为先天性者则多在10岁以后出现症状,常因各种损伤和劳累、肥胖而诱发,双侧多见。本症重在预防,一般行非手术疗法多能奏效,少数患者则需手术治疗,亦可获得较好疗效。疗效欠佳者多数是未经正规治疗或伴有合并症、并发症者。
三种不同类型扁平足的发病原因:
1.姿势性平底足即发病初期,足弓外观无异常仅在站立和行走过久后感足部疲乏、酸痛足底和足背浮肿,一般经休息后可完全消失。
2.痉挛性平底足即发病中期由姿势性平底足发展而致,主要表现为腓侧肌群痉挛,足呈外翻、外展及背伸位,足弓下塌,疼痛加重,行走和站立均不能持久,经休息后不能完全缓解。
3.强直性平底足即发病晚期,由以上2种类型处理不当发展而来。痉挛的腓骨肌发展为强直,足骨间韧带亦强直使足固定在外翻、外展及背伸位,足弓消失,行走及站立困难疼痛却减轻由于足的正常功能消失,不能吸收震荡力,可出现腰及下肢其他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而致疼痛。
不论是哪种原因导致的扁平足建议患者在发现病情后要就医问诊,根据症状需要采取具体防治措施,避免扁平足给生活带来更多不便与痛苦。

- 友情链接:
- 扁平足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