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肠炎的致病因素
时间:2015-03-05来源:求医网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可分别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根据肠道遭受辐射剂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发病的缓急,一般将放射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1.照射剂量、时间:盆腔区放疗4~4.5周照射量低于4200~4500rad时,发病率逐步上升;如再加大照射剂量,发病率迅速增加。一般估计,在5周内照射量超过5000rad时,发病率约为8℅。
2.肠道的不同部位对照射的敏感性不同:其耐受性依次为:直肠>小肠、结肠>胃。
3.肠道的不同部位活动度不同:由于末端回肠和远端结肠比较固定,较易受照射的损害。炎症或术后粘连使肠半固定,限制了肠段的活动,使该肠段单位面积的照射量增加,发病率增高。
4.子宫切除:子宫全切后,直肠所受的照射量高于未切除者。
5.其他基础病变:动脉硬化、糖尿病及高血压等患者原先已有血管病变,照射后更易引起胃肠道损害。
查看更多关于放射性肠炎的致病因素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