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退行性变的两大因素
时间:2015-03-05来源:求医网
一、全身因素:全身因素中最明显的是年龄因素,另外遗传、内分泌、免疫等因素也影响退变进程。
1、年龄因素:年龄增长是脊柱退行性变的主要因素。出生时纤维环的含水量约80%,髓核为90%;30岁后两者变为70%及75%,以后纤维环保持约70%的水分,髓核则渐渐接近纤维环的水平。
除水分外,椎间盘尚含有胶原纤维及蛋白多糖,其中约15%为胶原纤维。椎间盘的胶原纤维主要为Ⅰ型、Ⅱ型及Ⅸ型,Ⅱ型含水能力强,随着年龄的增长,Ⅰ/Ⅱ 型的比率增加。蛋白多糖的含量也下降,成分改变,椎间盘弹性降低。髓核与纤维环的比率减少,界限不清,椎间盘纤维化,不能将所受重力均匀地传导给周围的纤维环,减振的能力也下降。
脊柱退行性变的另一个表现是椎体边缘骨赘增生。年龄越大则骨赘的出现率越高。 Schmorl及Junghams检查1万个尸体脊柱,在20岁以前者未发现有骨赘,21~30岁者11%有骨赘,31~40岁者36%,41~50岁者 78%,51~60岁者93%。曾昭荣(1982)统计31~40岁者x线片骨赘出现率为67.3%,41~50岁者95.7%,50岁以上者100%。另一组统计男性50岁者90%有骨赘,女性65岁者80%有骨赘。以上统计表明年龄越高则椎间盘退变越重,其骨赘的出现率也越高。
2、内分泌改变:女性脊柱退行性变滑脱远较男性多,可能与老年内分泌改变有关。
二、局部因素:生活习惯、职业训练、损伤、脊柱曲度的改变等,都使各椎间盘及椎体受到不均的应力,受力较重处脊柱退行性变早而明显。
1、腰椎的运动轴偏向椎体的后部,而椎体的后面又有椎弓分担应力,故椎体前缘及两侧骨赘增生重。而在腰椎的后方骨赘则明显少于椎体前缘与两侧。
2、脊柱生理弯曲离重力轴线较远的节段,退变重而骨赘明显,脊柱的颈1、胸1和腰1离重力中心线较远,其凹侧骨赘发生机会多,而胸12腰1和腰5为重力线通过处,骨赘的发生率亦低。如天津统计142例腰椎侧位x线片,腰1有骨赘者97例,腰,只72例。
3、当脊柱生理弯曲失常时,骨赘容易发生在凹侧受力的边缘,以分担应力并增加稳定性。如脊柱侧凸患者的顶椎凹侧,其骨赘发生早而明显。
查看更多关于脊柱退行性变的两大因素的相关常识>>
推荐阅读
- 脊柱退行性变治疗方法 |
- 脊柱退行性变病因 |
- 脊柱退行性变饮食 |
- 脊柱退行性变专家 |
- 脊柱退行性变医院
- 脊柱退行性变治疗指南 |
- 脊柱退行性变症状 |
- 脊柱退行性变检查 |
- 视频 |
- 脊柱退行性变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