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可入肺颗粒物)

城市PM2.5的治理方法
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的主要构成部分。PM2.5就是其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能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北京已经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重污染城市,国家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雾霾相抗争,那么城市PM2.5的治理方法都有哪些呢?
专家指出,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城市PM2.5的治理方法:
PM2.5主要的污染源是汽车污染,特别是冬季和初春,北方植物的自净化作用几乎为零,很多水面结冰,水域自净化能力也很低,必需采用人工的方法来处理。取暖需要用到大量的煤,经济发展离不开电,因此减少污染源的方式面临较多的问题。
控制尾气排放
提高汽车排放标准,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尤其是以柴油为燃料的机动车。积极发展公交导向型城市交通,推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居民出行对机动车的依赖,从而降低燃油消耗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PM2.5等空气污染物,也是世界各国大城市对于PM2.5的治理普遍做法。
采取水喷雾系统
灰霾主要集中于相对湿度较低的天气,特别是冬春季,雨后和潮湿的天气则大幅缓解。对大气增湿成本低、效果好,采用喷淋和喷雾的方法可以水冼空气,达到PM2.5的治理目的。
主要的治理方法采用水喷雾系统,其构造方式如下:
1、布置PM2.5、PM10、TSP监控网,布置风速、温度、湿度等气象监测网(可采用现有监测网)。
2、在广场、小区、天桥、路灯、高层建筑区域架设喷雾设备,喷雾设备可以采用荷电水雾方法。景观区域采用雾粒粒径可调的设备,水雾平均粒径从5μm-50μm可调,粒径越大,耗能越小,粒径20μm以上时采用自来水压力即可实现喷雾。
3、喷雾设备装载GSM、CDMA等无线数据控制设备和GPS等空间定位设备,对喷雾量、粒径、喷雾影响范围等实现控制。 4、建立区域的计算控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通过合理的程序自动控制,编造人工影响模型。
这两种最直观实用的方法对于城市PM2.5的治理能起到显著的效果,但是这毕竟只能是小范围的限制PM2.5,并不能治疗,因而还需要国家对防控方面采取更多的措施。

- 友情链接:
- PM2.5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