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时间:2015-03-12来源:求医网
一、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症状
1、血栓形成 血栓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体内任何部位的血管均可出现血栓形成,常受累的有外周血管、脑血管及心、肺、肾等脏器的血管,血栓一般为单发。血栓的发生与血清抗磷脂抗体滴度的变化无明显关系,但有时大血栓的形成常伴有抗体滴度的下降。
(1)外周血管:静脉血栓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好发于下肢深静脉及浅表静脉。下肢浅表静脉血栓形成常常表现为血栓性静脉炎,外周血管动脉栓塞不常见。如果下肢动脉栓塞则可以出现间歇性跛行或坏疽等。
(2)中枢神经系统: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动脉血栓形成主要累及脑动脉,其中又以大脑中动脉受累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脑卒中,可无任何前驱症状。多数脑卒中患者可伴有心瓣膜病及皮肤的网状青斑。临床、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显示常为原位血栓形成,而不是栓塞或出血所致。少数患者也可由心瓣膜赘生物脱落的栓子引起脑栓塞所致。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脑卒中常易反复发生,抗磷脂抗体的存在是诱发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在第一次卒中后,抗磷脂抗体阳性者再次卒中的发生率比抗磷脂抗体阴性者要高8倍。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另一常见症状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c attack,TCIA),这可能主要由小血管阻塞所致。CT扫描一般无异常发现,但磁共振成像检查可发现有小面积的T1、T2信号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其他表现还有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舞蹈症、癫痫、多发性硬化性痴呆等。
(3)肺:主要表现为肺栓塞和肺梗死。反复的血栓性栓塞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另外,还可见肺微小血栓形成和肺泡内出血等症。
(4)皮肤:网状青斑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常见的症状之一。皮肤损害的其他表现还有皮肤溃疡、红斑、疼痛性紫癜以及血性水泡等症,有时也可见有广泛的皮肤坏死。
(5)其他表现: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可有眼部损害,表现为视网膜血管的阻塞,引起视网膜的缺血和坏死。还可有视神经炎等。少数患者可有肝损害的表现,如Budd-Chiari综合征、肝结节性增生、肝坏死、肝酶增高(由小静脉阻塞所致)及门静脉高压等。还偶见有报道小肠梗死及出血、微血管病性胰腺炎等。
2、妊娠的表现 大约一半左右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孕妇可出现流产,流产一般发生于妊娠中后期。主要是由于胎盘血管血栓形成及胎盘梗死导致胎盘的功能下降所致。流产的发生与IgG型抗磷脂抗体关系密切,IgM和IgA型抗磷脂抗体阳性者流产的发生率极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在妊娠期间的其他表现还有:先兆子痫、妊娠高血压、胎儿生长发育迟缓、胎儿窘迫及早产等,它们的发生率大概均为30%左右。这些临床表现在妊娠期间易加重。少数非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孕妇血清高滴度的IgG抗磷脂抗体可使流产的风险增加,但是否引起其他的妇产科并发症的增加尚不清楚。而大多数非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孕妇,虽血清抗磷脂抗体阳性,但临床的并发症并无明显增加,能正常妊娠。
3、血小板减少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中度的血小板减少(一般>50×109/L)。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虽有血小板减少,但仍易发生血栓形成,很少有出血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的血小板减少与抗磷脂抗体的存在有关。约40%的抗磷脂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出现血小板减少,但只有10%的抗磷脂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有血小板减少症。反之,70%~80%的有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抗磷脂抗体阳性。
4、儿童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儿童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以女性更为常见(男女之比约为2∶3)。发病年龄为8个月至16岁(平均为10岁)。大多数患儿易反复出现血栓形成。动静脉发生血栓之比为1∶0.6,约有14%的患者可同时有动静脉血栓形成。但年幼的患儿比年长者更易形成动脉血栓,其中以脑动脉血栓较常见。与成人相比,儿童发生肺栓塞较少见。
查看更多关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有哪些症状的相关常识>>
推荐阅读
-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治疗方法 |
-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病因 |
-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饮食 |
-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专家 |
-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医院
-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治疗指南 |
-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症状 |
-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检查 |
- 视频 |
-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