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肺吸虫病的原因有哪些
时间:2014-12-23来源:求医网
肺吸虫病又称为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是在我国沿海地区比较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有卫氏肺吸虫病和斯氏肺吸虫病两种。引起肺吸虫病的原因与感染途径较多,本文主要介绍常见的一些可感染途径与不同虫体所致的病变。
卫氏肺吸虫病最易侵犯肺脏,其主要病变是形成囊肿,多数位于两肺的纵隔面或肺面的胸膜下层及浅层肺组织内。亦可由成虫、童虫、虫卵的异位寄生或侵入脑、脊髓、腹腔、肠、肾、皮下等组织,产生相应的症状。
引起肺吸虫病的原因
1.童虫所致的病变:当人吞食含有活囊蚴的淡水蟹或蜊蛄等后,囊蚴经消化液的作用,囊壁被溶化,尾蚴逸出,借其强有力的肌肉收缩运动及其腺体所分泌的产物破坏人体组织,穿透肠壁进入腹腔,在腹腔内移行损害腹内脏器、组织,产生广泛的炎症和粘连。多数童虫又穿过横膈,游走于胸腔,刺激胸膜产生胸膜炎症。童虫在移行过程中逐渐生长发育为成虫,最后进入肺脏形成囊肿,每个囊肿一般含有两个成虫。
斯氏肺吸虫病的童虫在移行过程中所造成的损害较卫氏并殖吸虫显著,局部与全身反应均较为强烈。该虫不能在人体内发育至性成熟产卵,极少进入肺脏形成囊肿,因而以游走性皮下包块与渗出性腹膜炎、胸膜炎为主要病变。
2.成虫所致的病变:寄生于人体内的成虫数量一般在20条以内,也可更多。成虫多固定在人体内某一部位,也可沿各疏松组织间游走窜扰,致使病变范围扩大,波及较多脏器。虫体可从纵隔向上,由颈部大血管周围的疏松组织,沿颈内动脉上升,经破裂孔进入颅腔,侵入脑组织。但斯氏并殖吸虫感染的颅内损害是由童虫侵入所致。
并殖吸虫童虫游走或成虫定居均可造成机械性损伤,虫体代谢产物等抗原物质可造成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这也就是引起肺吸虫病的原因。
肺吸虫病的感染途径:
卫氏并殖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为多种淡水蟹及蝼蛄类,在我国已证实者有9属,21种。
人被感染除去直接食入外,尚可因食具、手被活囊蚴所污染而食入。此外喝被囊蚴污染的河水或溪水亦可被感染。
1、传染源:凡在痰中、粪便中能够检出虫卵的动物和人均可作为此病的传染源而传播疾病。
2、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主要是因人们吃生或不熟的带有肺吸虫囊蚴的溪蟹或蝲蛄而感染,也可因吃生或不熟的带有肺吸虫童虫的猪、野猪、鸡、鸭等转续宿主的肉而感染。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引起肺吸虫病的这些原因与感染途径其实都是可避免的,生活在这些蟹虾主产区的人们如果能改变生食的习惯,做到不喝生水,就可避免携带活囊蚴导致感染该病。
查看更多关于引起肺吸虫病的原因有哪些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