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的的中医治疗方法
时间:2015-03-20来源:求医网
扩张型心肌病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类型,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病目前西医无**疗法,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中有一定优势,因此开展本病的中医药研究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扩张型心肌病的的中医治疗:
1.气虚血瘀证
本证为扩张型心肌病基本证型,可单见于疾病的初始阶段或治疗后恢复阶段,也可与其他证型交织并见。临床可无明显症状而仅见舌淡暗、边有齿痕,有瘀斑、瘀点,脉沉、涩、结代等,或见心悸、气短、头晕、乏力,动则加重,胸闷、胸痛等症状。本证治以益气活血,方以自拟抗纤益心方加减。药用黄芪、人参、白术、赤芍、川芎、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升麻、桔梗等。气虚明显者可加重黄芪用量。兼有阴虚者改人参为西洋参或加麦冬。
2.气阴两虚血瘀证
本证也多单见于疾病的初始阶段或治疗后恢复阶段。多因气虚损及阴虚,或热毒之邪耗伤气阴。气阴亏虚可见心悸、气短、头晕、乏力、胸闷隐痛、失眠多梦、盗汗、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血瘀可见胸痛固定,夜间加重,口唇紫绀、舌有瘀斑、瘀点,脉涩、结、代等。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以生脉散、冠心2号方加减。药用党参(或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百合、玉竹、丹参、赤芍、川芎、红花、益母草、泽兰等。
3.气虚血瘀水停证
本证见于心衰阶段,为气虚血瘀证的进一步发展,因气虚、瘀血等导致水湿内停,可上凌心肺或泛溢肌肤。临床除气虚血瘀证而见心悸、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症状外,水凌心肺可见喘促、咳嗽,外溢肌肤而见水肿,饮停胁下而见症瘕痞块。治宜益气活血利水。方在抗纤益心方基础上,加用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药物。药用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猪苓、赤芍、红花、益母草、泽兰、葶苈子、桑白皮、泽泻、车前子、川椒目等。因黄芪具有益气利水作用,可根据病情,酌情加量。
4.阳虚血瘀水停证
本证为疾病的较重阶段,临床往往为心衰的失代偿阶段,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症状明显,病情危重。因心阳不振,甚则肾阳虚衰,患者表现畏寒怕冷,蜷卧喜静,面色苍白,舌淡胖大,舌苔白润等一派阳虚证候,同时因瘀血、水停明显而表现口唇紫绀、舌质紫暗、经脉怒张、胸闷喘促、不能平卧,脘痞腹胀、肢体浮肿、症瘕拒按。因阳虚气化失司,开阖不利而小便短少。本证治以温阳活血利水,方以参附汤加减。药用附子、人参、桂枝、椒目、白术、茯苓、赤芍、红花、葶苈子、益母草、泽兰、泽泻、车前子、大腹皮等。本证治疗重在温阳,根据阳虚程度不同,附子用量可有较大变动,重者可用至60g(先煎2小时)。
本病后期患者阳气衰竭,阴阳离绝而神志淡漠,甚或昏迷不醒,喘促不宁,烦躁不安,冷汗不止,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为终末阶段,在西医抢救基础上可以参附汤、独参汤等以回阳救逆。
总之,本病辨证牢把正虚之根本,结合疾病的不同阶段,从气血津液论治,扶正祛邪,补心气、心阳、心阴,逐瘀血、化水湿,标本兼治,方可奏效。
查看更多关于扩张型心肌病的的中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常识>>
- 扩张型心肌病治疗方法 |
- 扩张型心肌病病因 |
- 扩张型心肌病饮食 |
- 扩张型心肌病专家 |
- 扩张型心肌病医院
- 扩张型心肌病治疗指南 |
- 扩张型心肌病症状 |
- 扩张型心肌病检查 |
- 视频 |
- 扩张型心肌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