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捕获治疗的常识介绍
时间:2014-12-23来源:求医网
中子捕获治疗是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治疗方式,目前。从物理学上来说,中子捕获治疗穿透力差,深度剂量可随中子源表面距离增大而增大。我们需要对中子捕获治疗的了解才能有利于肿瘤的治疗。
以下介绍中子捕获治疗:
中子捕获治疗(Neutron capture therapy,简写为NCT)是一种发展中的生化标靶放射线疗法。
1、1932年詹姆斯·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后,1935年H. J. 泰勒又发现硼-10会捕捉中子,发生核分裂,产生锂核及高能量的氦核。这个反应称为中子捕获。当此现象发生在生物组织中,氦核会在相当短的距离内(5-9微米,约等于人体细胞的半径)将能量释出。1950年代在美国开始有人希望利用这种特性发展癌症治疗方式;理论上,只要能合成出会被癌细胞大量摄取的硼化合物,再以中子射线引发癌细胞中硼-10的核分裂,如此便可以极精准地杀死癌细胞,并几乎不波及周边的正常组织。这种以硼-10核分裂为基础的中子捕获治疗称为《硼中子捕获治疗(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
2、硼中子捕获治疗的发展有三个要件,首先,要合成出癌细胞亲合性高的含硼-10化合物。第二,由于中子在生物体内的穿透力有限,必须找到适合用此疗法治疗的癌症种类。第三,必须要有功率足够的核反应炉或中子加速器作为中子射线的来源。
3、含硼化合物,适用于硼中子捕获治疗的含硼化合物应具备四个重要特性:对人体毒性低、对正常细胞的亲和性低、对癌细胞的亲和性高(较好可达正常细胞的3倍以上,且每公克癌细胞分布的硼达到20微克以上)、能被人体迅速从正常细胞和血液移除。
4、临床试验中的癌症治疗,最早应用硼中子捕获治疗于临床试验的癌症是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iforme,GBM)。自1994年至今,欧美日各国大多数的硼中子捕获治疗研究都是针对这种恶性度极高的脑瘤。
以上就是关于中子捕获治疗的常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中子捕获治疗就是利用中子束流有效地杀死癌细胞,达到提高癌症局部控制率,延长癌症病人生存期的目的。中子属于不带电的粒子,依据中子所具有能量,可分为热中子、慢中子和快中子。
查看更多关于中子捕获治疗的常识介绍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