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的中医治疗方法
时间:2015-03-23来源:求医网
根据祖国医学"腑痛以通为补,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粘连性肠梗阻以通里攻下,行气止通,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如《医学真传》说:"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临床以虚实为纲进行辨治。属实证者,重在祛邪疏导;属虚寒者,治宜温补阳气;久痛入络者,采取辛润活血通络之法。但临证之时需结合西医诊断,凡具手术适应证者均应尽早手术治疗。
一、粘连性肠梗阻的辨证治疗
1、痞结型
治通里攻下,行气止痛。实证用大承气汤(《伤寒论》) 枳实15g,芒硝(冲服)12g,大黄(后下)10g,厚朴12g。虚证用五仁汤。杏仁10g,柏子仁15g,郁李仁20g,火麻仁15g,瓜蒌仁20g。如气滞较甚者加莱菔子、木香、郁金、川楝子以增其理气之功;呕吐频繁者加姜半夏、桔梗以和胃降逆。用法为水煎200ml,抽空胃液后经胃管注入,夹管2~3小时,密切观察,给药4小时未缓解,可再给药。一般控制在一日之内,如梗阻未见好转,即改手术治疗。
2、瘀结型
治实热者通里攻下,行气活血;虚寒者温中补气。实热者用大承气汤(见前痞结型)。虚寒者用大建中汤。蜀椒10g,于姜6g,党参15g;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代赭石;腹胀剧者加木香、香附;瘀滞加桃仁、当归尾;津亏加生地黄、石斛;体虚加党参、白术;虫积加苦楝皮、槟榔;食积加山楂、神曲;发热加黄芩、连翘;热毒较盛加银花、蒲公英;阴损及阳加熟附子、干姜。用法同痞结型。
3、疽结型
本型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二、粘连性肠梗阻缓解方法
1、粘连性肠梗阻缓解方:桃仁12g,赤芍15g,木香6g,台乌药12g,番泻叶(后下)9g,炒莱菔子30g,川厚朴15g,芒硝(冲服)6g,适用痞结型者,尤其轻型肠粘连或部分肠梗阻者。
2、理气宽肠汤:当归15g,桃仁6g,乌药9g,青陈皮各6g,加水500ml,煎成200ml,每剂分二次服,每日1~2剂,功效:理气宽肠,祛瘀润下。指征:适用于轻型痞结型肠梗阻,或用于胃肠道手术后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三、粘连性肠梗阻的颠簸疗法
取膝时位,使上下肢距离加大,充分暴露腹部。让病人放松腹肌,术者双掌轻托病人腹部两侧,由上而下反复颠簸或左右震荡,震度由小到大,以病人可忍受为度。每次进行5~10分钟,根据病情可反复应用,适用于早期腹胀不显著,无腹膜刺激征肠扭转。对于一般情况不佳,脱水严重,明显血循环障碍者忌用。
查看更多关于粘连性肠梗阻的中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常识>>
推荐阅读
- 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法 |
- 粘连性肠梗阻病因 |
- 粘连性肠梗阻饮食 |
- 粘连性肠梗阻专家 |
- 粘连性肠梗阻医院
- 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指南 |
- 粘连性肠梗阻症状 |
- 粘连性肠梗阻检查 |
- 视频 |
- 粘连性肠梗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