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之核医学在诊疗中的用药方法
时间:2014-12-25来源:求医网
核医学科主要利用核医学中的 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治疗科。在现代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诊疗中首要过程就是要将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通过一定途经引入人体,因药物具有放射性,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损害。所以我们对核医学科之核医学在诊疗中的用药方法是很有必要了解的。
以下介绍核医学科之核医学在诊疗中的用药方法:
一、口服用药
目前一般在131I核素治疗中运用。
1、131I胶囊131I胶囊多用于甲亢治疗,要求患者将131I胶囊和冷开水一同吞服。部分医院也用131I溶液稀释治疗甲亢。
2、131I溶液131I溶液多用于甲状腺癌的大剂量给药,需要工作人员将131I溶液稀释到适量的冷开水中,立刻给患者服用。若剂量较大,可考虑分次口服,首次给药应遵循最大安全剂量原则,防止产生钝抑显像。
二、注射用药
是所有给药途径中最主要的一种,可按注射部位的不同进行分类。
1、皮下或组织间隙注射淋巴结及淋巴管显像需要进行皮下或组织间隙注射,要求针尖刺入皮内时回抽不能有血,否则显像剂进入血管后,淋巴结及淋巴管显像不佳,并嘱受检者主动活动注射肢体或按摩,利于显像剂回流。
2、静脉注射此种方法应用最多。普通静脉注射用吸有药物的注射器连接普通注射针头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注入药液,拔针。要求将所用显像剂全部注入静脉内,尽可能避免外渗。如果显像剂外渗,一方面使影像出现注射部位的放射性浓聚,可影响病灶的显示,
3、另外,某些含β射线的显像剂外渗可产生局部红肿等反应,甚至可能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目前很多核医学科采用两步注射法。用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5~6ml,连接头皮针,于皮肤消毒后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注入1~2ml生理盐水,确认针头在静脉内然后外固定,注入显像剂,再将余下3~4ml生理盐水注入冲管,拔针。此法安全、准确,尤其适用于多次化疗后表浅静脉穿刺难度大的病例。
以上就是核医学科之核医学在诊疗中的用药方法的详细介绍。除了以上介绍外,还有“弹丸”式静脉注射有别于普通静脉注射。在核医学检查项目中,动态显像需要在静脉穿刺后,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将显像剂快速推入静脉内使显像剂在静脉内形成一“弹丸”状药物团块。“弹丸”注射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有止血带法和三通法。
查看更多关于核医学科之核医学在诊疗中的用药方法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