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之常见药物原理
时间:2014-12-25来源:求医网
我们知道核医学科是医院主要医技科室之一。很多疾病都是需要其科室诊断治疗的,主要是放射性同位素及核辐射诊断与治疗,在药学上,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于药物作用原理的研究、药物活性的测定、药物分析和药物的辐射消毒等方面。很多人对核医学科之常见药物原理是很好奇的。
下面介绍核医学科之常见药物原理:
1、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能够捕捉目标细菌或病毒的特征蛋白质,从而杀死病原体或干扰它们的复制。这些药物通常对酶起作用。例如盘尼西林主要攻击一种促进细菌细胞壁合成的酶,使细菌破裂死亡。蛋白酶遏制剂则会遏制酶的作用,例如沙奎那韦能关闭使HIV病毒在体内扩散的酶。
2、缓癌化合物
许多缓癌药物的作用方式是杀死快速分裂的细胞,因此它们会误杀健康的细胞。例如治疗乳腺癌、卵巢癌和其他癌症的处方药紫杉醇,它能锁定微管蛋白,干扰细胞分裂过程中微管的形成。新一代缓癌药物的识别能力更强,能够识别某些癌细胞中异常活跃的特征蛋白质。
3、抗组胺药,抗抑郁药和阿司匹林
G蛋白偶联受体在细胞应激的信号传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许多常见处方药的靶子。氯雷他定能够关闭组胺受体,从而缓解过敏;许多抗抑郁药物能够影响5-羟色胺受体的功能,例如百忧解,帕罗西汀和左洛复;β受体阻滞剂能够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治疗心脏病。通过干扰制造蛋白质的酶,可以影响这个蛋白质参与的信号传递过程,这正是阿司匹林的作用原理。阿司匹林能够遏制环氧酶的表达,使得传递疼痛感的肾上腺素无法合成。
4、减肥药和降胆固醇药物
用于控制体重或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也是通过与特定的蛋白质相互作用起效的。例如奥利斯他能够阻碍胰脂肪酶的表达,从而减少人体对脂肪的吸收。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是常见的降胆固醇药物,它们能遏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还原酶的表达,从而遏制胆固醇的合成。
以上就是核医学科之常见药物原理的介绍,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蛋白质是执行细胞功能的分子,大多数药物的作用原理都是与蛋白质结合,从而改变它们的行为。随着对药物和各种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研究人员得以利用数据库研究已被FDA批准的药物有没有未知的新作用或副作用。
查看更多关于核医学科之常见药物原理的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