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之常见的血管活性药
时间:2014-12-26来源:求医网
对于核医学科之常见的血管活性药有哪些,是我们不知道的。血管活性药是通过调节血管舒缩状态,改变血管功能和改善微循环血流灌注而达到抗休克目的的药物。包括血管收缩药和血管扩张药。下面做具体介绍。
一、常见的扩血管药物
1、多巴胺: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排出量, 故适宜用小中剂量,几种感染性休克有不易纠正的低血容量休克表现,在扩容的基础上与正性肌力药物合用效果会更好。
2、 酚妥拉明:{适应症包括:A低排高阻型休克。B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表现,如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出冷汗,发绀,脉细,低脉压,毛细血管充盈减少,无尿等C眼底动脉痉挛,心脏指数降低者,中心静脉压正常或较高者。
注意事项:有低血容量所致产生低血压者,必须充分输液后再考虑应用血管扩张药,交排低阻型休克及有血管扩张者禁用。
二、常见的血管收缩药
血管收缩药:收缩皮肤,粘膜血管和内脏血管,增加外周阻力,使血压回升,从而保护重要生命器官的微循环血流灌注,其中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药占有重要地位。
1、去甲肾上腺素
适应症包括:休克早期、高排低阻型休克、应用血管扩张药,并配合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强心等 。
注意事项:抗休克应立足于综合治疗,血管收缩药仅作应急用,尽量低浓度,小剂量,短时间,以维持收缩压为90毫米汞柱,停药时要逐渐减量,不宜骤停。
三、治疗系统性硬皮病
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系统性硬皮病可帮助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血管活性药物有硝苯地平、丹参、尿激酶、清栓酶蝮蛇抗栓酶等。
1、硝苯地平:硝苯地平为钙拮抗剂,治疗雷诺现象的疗效优于其他同类药物,剂量为每日30毫升~60毫克,分次口服。
2、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右旋糖酐为血浆增容剂,遏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改善微循环,可缓解指、趾痛,促进溃疡愈合。如每500毫升中加入复方丹参8毫升~16毫升,疗效更好,每日1次,10天~20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应注意过敏性休克。
以上就是关于核医学科之常见的血管活性药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除了上述介绍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血管活性药物外,还有尿激酶:每日静脉滴注2万单位,能使纤溶酶原活化,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改善血液动力学。
查看更多关于核医学科之常见的血管活性药的相关常识>>